美文网首页文·心·声心情随笔我们爱写日记
从只看了一半的《我不在那儿》,也聊聊鲍勃迪伦

从只看了一半的《我不在那儿》,也聊聊鲍勃迪伦

作者: 以乐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5-01 22:22 被阅读6次

    2019/5/1            星期三                晴

    为什么要去看《我不在那儿》?因为我打算去订阅看理想阿朗老师的《21世纪最经典100部电影》。第一期讲的是李安的《卧虎藏龙》,阿郎讲的蛮符合我口味,第二期是鲍勃迪伦的传记电影《我不在那儿》。大概率是要订阅了,在听老师赏析前,当然要自己刷一遍这部电影。

    没想到我竟然失败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最终看到一个小时过点,看不下去了。我自认是一个很够耐心的人,尤其是对此类文艺作品,但是实在看不下去,我也没再勉强自己了。

    客观说,这部电影还是有不少亮点的。导演费尽心思选了六个演员来扮演迪伦的不同年龄阶段。我最喜欢的是童年,和少年阶段。比较无感的是影迷们评价很高的某著名女演员反串演迪伦那段。片中的剪辑也没打算走寻常路,也可能是我没看懂,就是几个迪伦之间的镜头来回切换,不完全是线性的常规叙事手法。虽然这种模式对不了解迪伦的观众(比如我)显得不怎么友好,但我必须承认,这种看起来也有一种别样的魅力。

    鲍勃迪伦,2016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个名字,在看理想的其他节目,我听到不少次了,原本我以为就是在某期《圆桌派》,或者是道长自己的音频节目里。作为一个立志于做一个伪文青的我而言,看一部鲍勃迪伦的传记类电影,也显得很政治正确。

    既然电影看不下去,我首先就转战了百度百科。跟我预料一样,百科上都是干瘪的文字,没有给我留下任何深刻印象。突然我想到了马世芳的《听说》,应该也聊过鲍勃迪伦,记忆这次没有欺骗我。《听说Ⅱ 》有一期节目是,当鲍勃迪伦插上了电吉他。

    于是我闭上眼睛,听马世芳聊了半个小时的鲍勃迪伦,比电影生动,同时也对电影里情节做了些映照。一个音乐人,一个像鲍勃迪伦这个等级的音乐人,最容易打动人的只能是音乐。那首现场版的《像滚石一样》,还有1965年跟演唱会观众的隔空“互骂”,也显得个性十足。

    看完了这些资料,说来惭愧,我能记起关于迪伦的生平事迹不多。大概知道了迪伦早期唱民谣,歌词都言必有物,反映社会。25岁之后,他发生了激烈的转型,从民谣到摇滚,被之前的民谣歌迷骂得厉害。但他一直做自我,过的真实。可惜马世芳的节目,只讲了迪伦的第一个十年,我看的一半电影也只到那里。后续的,有缘再续上。

    最后说下喜欢音乐的朋友,可以去听马世芳的那期,“当鲍勃迪伦插上电吉他”,能收获好几首不错的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只看了一半的《我不在那儿》,也聊聊鲍勃迪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fg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