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了原泰州市渔村小学工作。那是一个渔民子弟学校,我至今忘不了,穿过坑坑洼洼的田间小路初到学校时看到的景象:校舍是几间1991年发大水后翻建的平房,后面还有一排古老的教室,如今转为了教师用房,校园里杂草丛生,那高高窜上来的茅草比身高1米80的我还高了许多。教学仪器除了办公室里的钟,那就是我们自制的小黑板了,除此之外,一无所有。甚至连教室里的电灯也是我到了学校之后,和几个同事自己买线拉的。教学质量自然无从谈起,也没人有任何要求。
我们进行了反思,决定不能“等、靠、要”,必须自己想办法!我们办了一个“幼儿班”,方便了群众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小金库”。靠着这个“小金库”,我们逐步添置了录音机、电子琴等必备的教学设备。到了2000年的时候,我们还陆续买了4台二手的电脑,虽然是最低级的286的配置,但对于渔村的孩子来说,已经是最大的享受了。同时,我们加强了备课和上课的研究,进行了师徒结对,大家一起研究、琢磨,甚至经常在办公室里抬杠。我记得如“汆”等很多字就是那时候在办公室里学到的。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学校的学生成绩改变了从前低于辅导区平均成绩10分的糟糕状况,慢慢有所起色,基本跟上了兄弟学校前进的步伐。2002年的一次调研测试,我执教的三年级语文居然均分达到98.2分,一下子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为此,村里和家长特地送来2000元的奖金,而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才不到300元。
尝到了甜头,我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段时间,我每周都到女友的学校去听她的课。周末的时候,她们常组织教研活动,有时会组织教师到外地去听课。我先后跟着她们学校到姜堰、扬州、南京等地去蹭过课听,回来后就照猫画虎,在自己的课堂中实施。
2001年,我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花7600元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聊天、游戏近一个月之后,我开始浏览一些教育教学网站。
2003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渔村小学撤并之后,我来到了海光中心小学。王瑞平校长听了我的一节课对我说:“要多读书,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他的指引下,我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进行学习,每学期听课百余节,并都有听课笔记,坚持每个工作日都记教学随笔,几年来已经累计有了几百万字。
在那一年,我第一次走出了校门,参加了苏教版教材常熟培训会,第一次和教编组的专家有了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了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受益匪浅。以后我又有机会多次参加了这样的培训会,更真实,更深入地理解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进而得以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我在人民网、凤凰语文网、南京市教研室的大家语文网、海陵文教网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博客,在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凤凰语文网、连云港教师论坛、教育在线等著名教育教学网站建立了自己多个教育教学随笔专辑。
2004年,在城东小学陈岚校长的指导下,我开始进行命题研究,先后多次为城东小学、实验小学以及省内的无锡、常州、南京还有省外广西、福建等地的教研室或者学校命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撰写的《新课程改革下命题改革探微》在省级交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试题数十套。加上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文章,我至今已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
近年来,我多次应区内外多所学校邀请,前去观摩、点评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先后组织编写《小学生热点主题写作素材积累》、《影响教师的101个教学案例》、《小学生新作文实用资料包》、《小学生人文读本》,由各出版社和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发行。2005年,我们自发组织了“小语探索”研究组,现有省内外成员48名,自发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成员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400余篇。
“前途中有我的老师,后途中有我的学生,簇拥在这条七彩路上,我心中溢满了惶恐。我唯有竭尽全力,方能坦然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充满希冀的求知若渴的眼睛。”这是我发表的一篇教学散文中的一段话,它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形成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此文发表于《中国教师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