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雪的冬日

作者: 桑榆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2-01 21:35 被阅读32次
    无雪的冬日

    不知道从那年开始,我们这里的冬天雪下的越来越少了,一年比一年少。今年已经快到了大雪节气,可是还没有落过一片雪花,看这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还见不到一丁点要下雪的征兆。

    然而不知为什么,昨天晚上我却梦见了雪,梦见了雪中的小村庄,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漫天的雪花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村子里的房顶上,墙上树上,不多一会儿大街小巷都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到处是银装素裹。是雪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是雪勾起了我许多儿时的回忆。这或许就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那里一到了冬天,大大小小的雪一场接着一场的下个不停,田野里、屋顶上,乡间小路上都落着厚厚积雪。我们常常是冒着风雪去上学。

    学校在人民公社所在地的镇子上,离我们村子五里多路。那时候都很穷,身上穿的是母亲做的粗布棉衣,脚上穿的是母亲亲手做的棉布鞋,鞋底是用几层旧布片一针一线纳的,在雪地上走不了多长时间就湿了,等到了学校坐在透着风的教室里上课,脚上冰凉冰凉的。

    所以每年冬天脚上手上都有冻疮,一到冬天原来长过冻疮的地方就又冻了。母亲找来了许多土方给我治,我也记不清过了几年,才慢慢好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手上还依稀看出些疤痕。

    雪不化时没有多少水还不太要紧,等太阳出来雪就开始融化,路上半雪半水半泥,每天放学后踩着雪水回到家里,母亲就赶紧把我的鞋放在煤火炉子边上烤着。

    有一次可能是放的离炉口太近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鞋子烧了一个大洞,没法穿了,可这是仅有的一双棉鞋。于是,母亲赶紧找來旧布和棉絮,一针一线的缝补好,我才穿上赶紧去上学。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一幕依然清晰的印在脑海里,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说到那时穿的衣服,更勾起我许多难以忘却的记忆。在那个年代我们家和大多数农村人一样,日子过得很紧把。那时候全家人老小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做的,用的布也是自己织的粗布。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纯棉土布,不过那时的布更粗糙一些,所以叫粗布。

    制作这种布的过程很费事,先把棉花弹成棉絮叫“禳子”,把棉絮挫成一根根一尺左右,大拇指粗细的圆形条叫“布节”,再把布节一根根用纺车纺成线叫“穗子”,然后还要“拐线”、“络线”、“经线”、“卷线”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才能开始织布,织布的过程就更不容易了,用的是木制的那种织布机,手脚要协调并用。我小时候曾经试过,顾了手顾不了脚,很不容易操作。不是巧手的妇女还得请别人帮忙,不是每个妇女都会的。织好的布还要染上颜色才能做衣服,染布的过程也较麻烦,我就不细说了。

    所以我很佩服我的母亲,她是那么的心灵手巧,那么的勤劳能干。一家七、八口人四季的衣服鞋袜,都是用这样织成布,再一针一线的做成衣服。我清楚的记得,每到快过年的时候,母亲没日没夜的纺线织布做衣服,无论如何要在大年初一时,让一家老小都要穿上新衣服。

    我每每想到这些,就会在心里默默的吟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雪也给儿时的我们带来了不少童趣,堆雪人打雪仗。最有趣的事是到雪地里追野兔、捉麻雀。我们邻居有一位老大爷,他有一杆土腊枪,一到下了雪,就装上自制的火药和铁沙,带着我们去野外打野兔。

    还有捉麻雀,在打麦场里把雪扫开一片,用一根小木棍儿支上筛子,下面撒上些谷子粒,木棍儿上拴上一根长长的绳子,人拉着绳子的一头远远的躲起来,等到麻雀到里面去吃谷粒,只要猛的一拉绳子,麻雀就被筛子扣住了。那时候还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麻雀还是四害之一呢。

    那个年代雪可是好东西,有好多关于雪的谚语,“冬天盖上一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还有“瑞雪兆丰年”,“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说的是如果冬天下的雪多,就相当于给麦田盖上了棉被,又抗冻又抗旱又能减少病虫害,来年小麦就能大丰收。所以,那时候每逢下了雪,家家户户都要把院子里,大街小巷里的积雪用小推车运到麦田里去,即方便了交通又保护了麦田。

    由于近些年来,地球被人类过度开发,大自然不断遭到破坏,环境不断的恶化,水越来越少了,雨越来越少了,雪越来越少了。然而,在这个无雪的冬天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少了些童趣?少了诗意?还是少了些回忆。虽然雪是凉的,下雪的冬天是冷的,但由雪带来了的回忆却是温暖的,是让人留恋的。

    在这个无雪的冬日里,我依然期待着,期待着漫天雪花的飘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雪的冬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ow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