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学讲义——《与山巨源绝交书》

作者: 山谷野百合 | 来源:发表于2023-05-25 11:31 被阅读0次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副其实的乱世,一个门阀制度统治的年代,文学像一个开始觉醒的少年,慢慢从历史和散文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先后出现了建安文学、竹林七贤、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等,为后面的唐诗宋词以及小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在这里我从众多的作品中挑选一封书信来与大家分享,就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写给山涛的那封绝交信——《与山巨源绝交书》。

    首先,介绍一下两位主人公。

    嵇康,字叔夜,安徽宿县人。他就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才华”的那种人,不仅长得帅,还才华横溢,集思想家、诗人、音乐家、玄学家于一身。

    山涛(205—283),字巨源,河南武陟西人,他是竹林七贤中年龄大一点的,以器量服人。后来出仕做了西晋的大臣。

    我们都知道,嵇康和山涛都是竹林七贤里的一员,他们应该彼此理解,惺惺相惜,为什么要绝交?还要以这种公开信的方式?

    更让人费解的是,在嵇康被处死刑时,他临终托孤的不是自己的兄长,而是那个他写公开信绝交的人山涛。这就很有意思了,既然志向不同,为何还能生死相托?

    这就要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曹魏末期,司马氏已经有篡权之心,朝廷动荡不安,暗流汹涌。以礼法之名做出了很多违背礼法的事情。为了服众,司马氏高薪聘请名士出来做官。但那些崇尚礼法和风骨的知识分子们坚持操守,拒绝出来做官。当时颇具影响力的竹林七贤自然也成了司马氏重点拉拢的对象。

    山涛的表姑张春华是司马懿的夫人,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就是他的“表兄弟”,有这层关系上,司马师把山涛拉上了仕途。司马昭就让山涛去请嵇康出来做官,嵇康娶了曹操的曾孙女为妻,与司马氏水火不容。作为回应,写了这封绝交信。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封绝交信的内容。

    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山涛,你升官了还要拉上我说明你不了解我。我不像你善于应变,我性格直爽不适合做官。”这里拿厨师做菜拉上祭师来做比喻,你当官也让我惹上一身腥臊味,这话是很不中听的。

    第二段,嵇康阐明为人处事的观点:君子行为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只要顺其本性,都可以得到心灵的归宿。

    文中列举了许由隐居山林,张良辅佐汉王朝。他们隐居也好,当官也罢,处世之道都是一致的。

    紧接着嵇康把自己归于“隐居”那一类。“我就像在森林里自由长大的麋鹿,即使给我喂很精美的饲料,我也会怀念树林和青草。我自由散漫,喜欢老庄,不可能违背自己的本性去做事。

    第三段,嵇康列举了不能忍的七件事,不能不做但又为世人所不容的两件事。

    第一,睡不了懒觉不能忍。

    第二,不随意行动不能忍。

    嵇康说,我懒散惯了,就喜欢抱着琴,随走随吟,可是做官需要按时打卡我受不了。

    第三,穿官服拜长官正襟危坐不能忍。

    那时的文人们都吃“五石散”,身体会发热容易长虱子,穿着厚厚的官服捉虱子肯定不太方便。

    第四,应酬世俗事务,桌上如山的公文,不能忍。

    第五,吊丧不能忍。

    第六,和庸俗的人打交道,宾客吵吵闹闹,各种花招伎俩不能忍。

    第七,公务繁忙,政务缠身,人情世故不能忍。

    嵇康还声明,有两件事是一定会做的:第一喜欢非难周汤,鄙薄孔子周公;第二,说话轻率放肆,对坏人坏事会发脾气。这些都是为世人不能容的。

    嵇康列举了自己不能当官的九种理由,说明自己不适合官场。

    第四段,嵇康提出了待友之道,就是“了解他的天性并成全他,而不是强迫他去做自己不愿意的事”。

    作为博古通今的文学家,在文中还是列举实例说明。夏禹不强迫伯成子高做官,孔子不向子夏借伞,诸葛亮不逼徐庶投蜀,华歆不勉强管宁接受卿相之位,真正的朋友不会强人所难,不会让他做自己违心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接下来嵇康说,“即使没有那九条毛病,我也不屑于您的爱好。你做你的官,我做我的平民百姓,如果无路可走,那就算了。”

    在这里,把话也说到头了,“无路可走那就算了”,什么叫算了?无路可走我就不走了,我不会因为委屈自己而去苟且偷生。嵇康将自己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毅然决然和山涛划清界限。

    第五段结尾,与文章开头呼应。“我刚失去了母亲,心情悲伤。孩子还小,只想多陪陪家人,喝酒、弹琴,就是我追求的生活了。”

    这封信看似是嵇康写给山涛个人的,实际上他是在向天下人阐明自己的立场,与当权者宣战,也在保护山涛。让当权者知道,不是山涛没有尽力,而是他自己不愿意出来做官,不让山涛受连累。

    他知道山涛让自己做官是为了保护自己,“大隐”于官场无疑也是乱世中的一条出路,只是他不愿勉强自己。两个人其实都在为对方着想,也都有十足的默契和信任。

    这封信从内容上看不仅表明了立场,还从更高的角度提出了为人处事和交友之道,立意深远,逻辑性强,引经据典丝丝入扣,嬉笑怒骂畅快淋漓,体现了嵇康“清远峻切”的语言风格。

    这封信也见证了一段悲壮的友情,虽然是一封绝交信,但是我们却从里面看到了太多的理解、信任,这是一种真正的懂得,是一种在外人看来是排斥、实则是保护的深情厚谊。

    后来嵇康被小人陷害处以死刑,在刑场上他把子女托付给了山涛,弹了一曲“广陵散”后从容赴死;山涛也不负他望,一直悉心照顾他的孀妻和一对儿女。山涛做官为人清廉公正,留下了“西晋名臣”的美名。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不需要过多的繁文缛节,是发自内心的契合。嵇康和山涛选择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他们懂得彼此,所以才能在看似决裂的绝交信中感受到心灵的默契。嵇康从心底信任山涛,山涛也不负嵇康的重托。

    俞伯牙与钟子期向世人呈现了一段知音难觅的友情,嵇康和山涛也用独特的方式阐释了生死相托的旷世友情。

    在那个失去信仰引领的年代,这封绝交信无疑给血雨腥风的压抑气氛中打了一记惊雷,也体现了魏晋风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晋文学讲义——《与山巨源绝交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po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