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学习讲义

作者: 微笑如三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20:56 被阅读0次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我们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其实就是希望通过借鉴历史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正确了解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学,厘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可以增长我们的文化内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强大丰富。

    那么要学习古代文学史,就要先从先秦文学学起,以下是我学习过程中心得和收获的综合记录,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们要学习先秦文学,首先搞清楚两点,第一:什么是文学;第二:先秦文学有哪些。

    先来解释一下第一点,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

    第二点就更好说明了,先秦指的是秦代之前,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以前的历史,那么先秦文学自然就是那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了。

    下面根据我的学习情况来说说我对先秦文学的理解。

    先秦文学分为非纯文学和纯文学两类。其中的非纯文学就是最初的文字形式,其中包含有神话、传说。

    神话的定义应该就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解释,是他们臆想出的知识体系,是他们对信仰的愿望和表达。

    先秦时期的非纯文学代表作品有:《山海经》、《庄子》、《楚辞》(楚辞里面神话的部分属于非纯文学,其他部分属于纯文学)、《淮南子》、《穆天子传》、《列子》等。

    把神话故事这一体裁的文学故事归类为非纯文学,我觉得算是十分贴切的。因为按我的理解,神化故事是人们对于未知的宇宙和自身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通过非逻辑思维运作外加感性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但它又不具备文学的客观和主观认识方式和手段以及对美的体现,所以我觉得非纯文学这一说法倒是特别恰当。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而我深知自己文学水平有限,所以可能说的不是十分准确或者跟其他人的想法会有冲突,但我目前也只能这么理解了。

    当然,老师还讲了很多关于神话的起源、分类和发展,但因为我们学习的侧重面不在于此,所以就不再赘述。但要说明的是,非纯文学作品里面也包含了很重要的文学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也有着很深远很重要的影响。

    以上这些是我对非纯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总结,不知对错,只是记述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如若不是十分合理正确,也希望大家可以加以指正。好了,接下来就要好好去学习先秦时期的纯文学部分了。

    中国文学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程,其中最早的纯文学代表作有《诗经》和《楚辞》。

    中国文学相对于西方文学更注重历史化、人文化和伦理化。而《诗经》和《楚辞》可以说就是中国最初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学的根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的根文学。它们是诱发、主导、促进、更新各种不同文化内涵的一个最基本的力量。

    《诗经》是典型的北方文学代表,而《楚辞》则是地道的南方文学代表。它们都是先秦文学的代表,先秦文学虽然不像后来的文学那么多彩多姿,但它却是一切后期文学的根源。

    《诗经》,它源起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所收集的歌曲和歌词的来源非常广,但主要都是来自于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一带,大约是从山西到山东附近,所以说《诗经》百分之百是属于周文化的产物。

    而周文化的特点正是高度历史化和伦理话,《诗经》也正体现了周文化的这一重要特点。

    众所周知,《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和《雅》这两者出现的时间相对会更早一些,基本上都是在西周时期所写。

    《风》也就是“国风”,正是取自于周代各地的歌谣,“国风”因为来自于民间各地,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也就更受普罗大众的喜爱。

    关于“国风”为什么叫“风”,字面意思上应该是民风、风俗。但听老师讲到有学者曾经研究提出说这个“风”的意思是:牝牡相及,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男欢女爱的事情。

    当然,初听这种说法是让人十分惊讶和诧异的,难免会想《诗经》这么风雅高尚的文学作品怎么能跟那么粗俗那么低俗的事情相提并论呢。

    可是再认真听听学者的解释,又会觉得似乎还真是有点那么个意思。

    “国风”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所反映的就是各地人们心中最在乎也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婚恋题材的作品。当然,情啊爱啊你追啊我求啊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关于征战、游子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等等。

    再来说说《诗经》中所涉及的最重要的两项,其一就是:采诗,顾名思义就是政府机关派人到各地去收集民间诗歌。其二则是:献诗,也就是由各国乐师把诸侯之乐献给周天子,然后全部归到王室的乐官和太师来统一整理编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集一共收录了大约305篇,基本上已经囊括了当时社会上一大部分的诗歌和乐曲,诗经对我们整个名族的审美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关于诗经,我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关雎》和《蒹葭》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应该是《诗经》里最广为人知的诗句了,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

    蒹葭注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最初听这首《蒹葭》还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流行看琼瑶小说,而当时琼瑶有一部特别出名的小说,名字就叫做《在水一方》,主题曲用的就是这首《蒹葭》。

    以至于直到现在,看到这首诗我就不自觉的会哼出曲调,可是,当年因为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少,信息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孤陋寡闻的我我竟不知这首歌词竟然是出自《诗经》的名篇,还傻乎乎的以为是琼瑶做的词呢。虽然但是,这也并不影响我对这首词的喜爱,那时就打心底里觉得世间怎会有如此美好如此绝妙的歌词呢?

    还有《邶风·击鼓》里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恐怕也是人人皆知且被人们引用最多的经典名句了。

    前面介绍过,《楚辞》诞生于战国时代的南楚,属于地道的南方文学,它和《诗经》一样,都是先秦文学的代表。

    如果说诗经给我们展现的是先秦时期处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无名氏们所创作的题材各异的诗歌作品,而在楚辞中我们看到的则是伟大诗人屈原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知名作家宋玉、景差等所创作的传世之作。

    毫不夸张的说,屈原可以算是中国诗史上的第一个巨人,而这一殊荣来自于他丰厚的文化修养和悲惨的人生遭遇。屈原的一生有理想有抱负,有高格,满腹才华又一心为国。因此,当他在政治上惨遭迫害被长期流放时,才能将人生的种种不幸与国家的灾难相互融合,创造出了这一系列优秀的诗篇。

    《楚辞》主要指的是屈原的赋作,但其中还包含有宋玉、景差的赋作和其他人的仿作若干篇。所以大众一般认为,现存的屈赋有《九歌》11篇、《九章》9篇和《离骚》、《天问》、《卜居》、《渔父》、《招魂》,共计25篇。《楚辞》中的灵魂作品就是屈原的《离骚》,因此楚辞又被称为“骚”。

    《楚辞》中最重要的文化价值就是,它为我们展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令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为之动容的屈骚爱国精神。屈原那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和上下求索的探索精神,还有独立不迁的人格精神,以及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个人精神无不让后人为之感叹、为之景仰。

    在《楚辞》中,屈原除《离骚》之外,还著有《九歌》、《天问》、《九章》等作品。《九歌》共有十一篇,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神灵的乐歌,所改编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其中有着人们对自然之神的优美礼赞,还有表达神与神,神与人相爱的情爱诗篇,还有对爱国英雄们的歌颂。

    《天问》是仅次于《离骚》的第二长篇,整篇共计三百七十余句。《九章》共有九篇,算是饱含政治色调的一组抒情诗。其余还有《哀郢》、《远游》等也大都是屈原被放逐大漠时所作。

    我们所学的先秦文学,除了《诗经》和《楚辞》这两部诗歌作品之外,其实还包含着散文类的一部分作品,散文类作品又分为叙事散文和诸子散文两部分。

    先来说说先秦文学史中叙事类的散文作品,叙事散文其实也就是历史散文。历史散文,顾名思义就是讲解介绍历史的散文类作品,先秦历史散文包括了《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类汇编,在我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春秋》是由孔子编著的,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它对后世散文作品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左传》是以《春秋》的内容为基础,主要记录春秋时期史实的史书。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先秦历史散文类最为突出的,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也是出自左丘明,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其中内容大都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战国策》,又称《国策》,其中的资料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就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除此之外,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战国策》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典籍。

    说起诸子散文那就更多了,诸子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产生的一大批文学家和思想家。

    春秋战国一共持续了5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乱世,当时天下被分成了100多个诸侯国,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基本上是混战不休,不是今天我打你,就是明天他打我。

    但是,在这乱世之中,却也产生了一批幸存下来的思想家,他们互相结派,对天下大势和世间万物都争论不休,却总也没有定论,历史上就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百家争鸣。

    这些派别之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他们的代表作就是《论语》《孟子》和《荀子》,儒家所尊崇和提倡的宗旨是“以德服人”。

    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虽未被广泛推行,但到了汉代,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在之后的历史中成了主导我们中华文化2000多年的第一大学派。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儒家思想对我们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的影响。首先,我们千百年来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直至现在也还是我们当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学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对于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反对儒家思想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儒家思想制约了整个民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成为了历史进步的一大阻力,甚至限制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实,我也不太喜欢儒家思想,不过怎么说呢,凡事也不能以偏概全,这世间万物以及任何思想观念都是有利有弊,只是要看个人所需罢了。

    除了儒家,第二个要说的就是道家,道家思想是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的。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和《庄子》就是道家学派最经典的巨著了。道家擅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和人生之间的关系,他们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希望人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的第一原则就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刻意去追求一些事情,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遇事要学会淡然处之,学会“释然,怡然”。

    道家劝解君王的“无为、不争”,我觉得其实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适用,反正一直以来我都是十分欣赏且尊崇道家的这一观点的。

    先秦时期的各大学派中,道家虽然不像儒家和墨家那样门徒众多,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逐渐呈现出其独有的价值与生命力。

    除了儒家和道家,第三个要说的就是法家了。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学派了,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商殃和李斯。

    商殃自然不用说了,最出名的“商殃变法”谁人不知?李斯当然也很厉害,正是他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到了战国时期,韩非子将法家的思想写进了自己编著的韩非子中,自此一跃成为法家代表中的集大成者。

    接下来就是墨家,墨家的代表人物毋庸置疑当然就是墨子了,他们的代表作就是《墨子》,他们的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墨家所倡导的其实就是平等,因此,他们十分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墨子认为“民虽下贱也不可以薄”,实际上就是倡导任用有才干的人,而不论其出身贵贱,这一点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实,除了这四大家之外,还有以孙子、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他们的著作就是后世兵家战场甚至是商家战场上最为推崇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更是被历代兵家奉为百世谈兵之祖,其中蕴含了极为深刻的谋略智慧。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些金句,都出自《孙子兵法》,兵法是谋略,而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已经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先秦文学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其作品和内容真的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学习。它不光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提高我们的思想境地,开阔我们的眼界和胸襟,使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境界来审视自己和现实的生活,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通透、豁达。

    以上,就是这一个月来我所学习的先秦文学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了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文学学习讲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ap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