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伴娘过度饮酒”的新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事情发生在9月11日晚上,28岁的杨某,以伴娘的身份出席朋友的婚礼。席间一直与男子对饮白酒,但没过多久,杨某因饮酒过度失去了意识陷入昏迷,后来被送到医院,但抢救无效而死亡。
瞬间,喜事变悲事,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28岁、年轻貌美,人生还有许多的美好还没来得及去历经,就这样失去了生命。这样的结果该由谁来承担?新娘,新郎,还是席间劝酒的那位男子?我想,没人能够承担,也没人承担得起。一个年轻的生命岂是钱能够换的?
在这场悲剧里,每个见证悲剧发生的人都有错,伴娘自己也是。不过在悲剧背后也有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深思之处。中国习以为常的劝酒文化到底何时休?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劝酒成为许多社交场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醉酒伤身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一到聚餐、聚会,不喝到吐就不叫尽兴。难道一定要一醉方休,窘态百出才舒服吗?
在饭桌上,不,应该叫酒桌上,因为大多的请客吃饭往往酒才是主角。在酒桌上,你一定能够听到这些话——“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干了这杯酒我们就是朋友”、“感情深,一口闷”、“今天我们不醉不归啊”……结果就是你最终还是不得不喝,这不是劝酒而是逼酒。第二天醒来,头痛欲裂的你还不能怪任何人,因为这只是规矩而已。
中国的许多生意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每个成功的商人也必须酒量很好,或者有个很能喝酒并且敬业挡酒的助理。很多人为了谈生意陪客户喝酒,中途往往去洗手间抠着嗓子眼把刚刚喝的酒吐掉,只是为了还能接着陪客户喝,客户喝得尽兴,生意的成功率也就越高。谈生意不喝酒,这不合常理。总之,你得喝,而且,你得能喝。
这种劝酒文化就成了中国的特色,不得不说,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世界上爱喝酒的国家多的是,英国、俄罗斯、法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可是人家大多都是图自己喝的开心,绝对不会管到别人的杯子里去。咱中国人倒好,在宴会上总想着法地去劝别人喝酒,看到别人脸上粉红的光景,还觉得特别开心,要是喝吐了,那就更尽兴了。
喝酒总有理由,开心了要把酒言欢,不开心了要借酒消愁,总之就是喜欢跟酒过不去。酒可解忧,一醉解千愁?NO,NO,NO,酒仙李白不都说了,举杯消愁愁更愁,前人的话,后人不可不信。最后李白还不是醉死在河里了,愁未消,人先逝。
喝酒并不是不可以,醉酒也不是过错,当然醉酒是不值得提倡的。古人的“晚来将欲雪,能饮一杯无”、“东篱把酒黄昏后”、“葡萄美酒夜光杯”等等不都是很美好的事情吗?但是酒桌上的劝酒、逼酒使得酒文化的美好不复存在,喝酒成了应酬交际的必要手段,这不能不算是一种悲哀。更为悲哀的是,劝酒文化已经在中国蔚然成风。这次的“伴娘醉酒死亡”事件给我们的劝酒文化敲上了一记警钟,爱劝酒的中国人是否该反思了呢?
我想就这次“伴娘醉酒死亡”事件而言,固然在场的每个人都有错,但是他们其实也很无辜。因为这只是一次普通婚宴的普通劝酒,这在中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是造成的结果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所以杀死伴娘的不是劝酒的人,而是中国的劝酒文化。这样的悲剧还会不会再发生?中国的劝酒文化几时休?这在于你,在于我,在于每一个中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