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年夫妻,做着卑微的工作,勤趴苦做,朴素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几乎不到外面去吃饭,既节约了又保证了饭菜的卫生。两人收入不高,除去每个月必要的开销,其余也都是攒了起来。当然他们是不会苛刻自己的儿子。会足够地给他的卡里转去每个月的生活费。他们的儿子已经读大学了,也很懂事,当然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像他们一样那么地节约。该花的一定不能让他节省。
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一样,从上学起在孩子的课外辅导学习上,也从不含糊。他们对儿子从来都是那么慷慨。生怕他在外面舍不得花钱而委屈自己。他们总是劝儿子多吃点,吃好点,需要什么自己去买,不要为了省钱。
这样家庭中国应该也有很多很多。
他们没有了单位,成了下岗工人,在外灵活就业。由于年龄偏大又没有技术特长,没有高学历文凭。做着用时间堆起来的机械性的工作,生活在底层,收入不高,勤劳节约,积积攒攒,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担子还很重,有时累了,也很想歇息却又不能。
他们不像那些有着稳定职业端着铁饭碗的夫妻,旱涝保收,舒适的工作环境,有着令人羡慕的收入。双休,节假日可以尽情地出去玩去购物。他们好不容易轮来的休息,也要忙着去菜场超市选购价廉物美的食材,回家做一顿丰盛的美味,算是对自己辛苦劳作的犒劳。
他们节俭朴素一辈子,但是他们会懂得未雨绸缪。虽然过得清贫却是为银行做贡献的一群人。他们舍不得去外面吃大餐,不舍得穿好的,所攒的钱都存进银行。这样的夫妻,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们辛苦劳作,每日为生活奔波,有时也会为工作生活中的不尽人意而焦虑导致脾气暴躁,双方也会为一些鸡毛蒜皮时常发生争吵,在外人眼里他们好像不是一个很和谐恩爱的家庭,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感情很牢固,坚不可摧。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对彼此和家庭充满深深的爱与依恋。
其实银行应该感谢中国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他们为银行做贡献,最后拿着一点点微薄的利息。而那些有钱的大老板生意人却都是向银行大额地借贷。
那些有着稳定的工作,物质富有,精神独立,各自掌管着自己的经济,甚至有的还实行AA制的夫妻家庭。外表光鲜亮丽,看似和谐幸福,其实是经不起折腾的。
他们各自有着太多的独立空间。也不愿意过多地为对方付出。双方都齐头并进最好,如果有一方跟不上节奏,或者经济收入出现了滑坡,或者家里有了什么变故,他们是很难共患难的。
幸福快乐,和谐温馨的家庭有时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而且与拥有多少金钱没有太大的关系。与双方有着稳定工作,社会地位等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只与夫妻之间能否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彼此在对方心中的分量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