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文正公嘉言钞 • 家书》中,有一个“四定说”,即是:“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注解其则是:心态安定,气度镇定,神情淡定,体力稳定。可谓一种宠辱不惊的人生形态,又可谓佛的境界。按儒家言则是“喜怒哀乐之发皆中节”,是谓“和”。但是,人非圣贤,怕是如是者少数也。但是,再而思之,这“四定”,尤其是“心定”“气定”“神定”三者,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却别有一种特别的价值和效力。
不是吗?心态,在时下“重利益思潮”的波及影响下,尤其不易安定;不平之事似乎也多,气度的镇定就显得重要了;日日刷屏,神情的恍惚而不淡定亦为常见;体力是否为不必要、无价值的事情消耗而稳定否,也是值得省思的。如是说,大概不违背客观现实吧?
无论于当下的做事来讲,还是考虑长远之成事,曾公所言“心定”“气定”“神定”“体定”都是切身的“个人自我管理”问题。而自我管理这个课题又是管理的首要问题——连自己都管理不好,何以管理他人,何以管理团队及组织机构(企业、公司)?
管理自我的“心气神体”,从西学来讲,搞通一本相关的管理学经典即可;从中学来说,一本《中庸》读透即成。这是无须赘言的。现实来看呢,“心定”“气定”最要害的则在于不心浮气躁,在这心态、气度亦即心胸问题上,指针则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少不平,多包容,扑下身子把自己要做、该做的事情做好,除了自己真心帮助自己,怕是他人无可耐何的。也就是说,心态安定、气度镇定最终决定于自己而非他人。
至于“神定”—神情淡定,其实质是个心理学上的注意力问题。只要专注成就自己该做且必须努力做好、做向高水平的专业、职业、事业,何来恍恍惚惚之神情?
再说“体定”—体力稳定,我以为,关键则在于不被无端的人与事消耗自己。最在自己不图耗自己并不被他人耽误自己。
曾公所言“四定”,焦点是个“定力问题”,何以定力自我?我的科学建议是:重新读读物理学中的“浮力原理”。去“浮力”,自然有“定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