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春节刚过,在后周任殿前都点检的有志青年赵匡胤突然发现他的人生面临一个重大机遇。因为有人将黄袍加身在他的身上,地点是那孤零零的陈桥。一个人的陈桥,赵匡胤的陈桥。就这样,“陈桥兵变”一词横空出世,赵匡胤宋太祖就这样诞生了!
但是,以非正常手段上位的赵匡胤第一次发现,成就一场千古留名的兵变容易,但是兵变之后,麻烦就大了。他赵匡胤之所以能够上位,是拜乱局所赐。
那么,如何防止下一个“黄桥兵变”或“梁桥兵变”的出现,就要想方设法的把兵权牢牢的拽在自己裤兜里!所以,才有了“杯酒释兵权”式的不流血却夺回权力的破局与重组!这位黄袍加身的赵氏江山创始人,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不杀。杯酒释兵权不杀,就在平时的治国实践中,也秉承不杀大臣和言官理念,并且将这理念传于后世。也才有了继宋太祖之后的宋仁宗和宋神宗导演的好戏上场。
好戏之一:宋仁宗庆历年间的“庆历新政”
导演:赵祯宋仁宗,
副导演+主角:范仲淹,
男二号:欧阳修,
对手:好多!
宋初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战争频发,军费与岁币增加,农民负担过重。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他们提出了轰轰烈烈的十项改革。其中,十项之一就是“抑侥幸”,说白了就是以分数论官场!这本来没什么!可是吧,总有人拿着喇叭出来噼里啪啦的喊不公平。所以,一哭二闹三作死式的大张旗鼓反对开始了。反对者就是那些中高层官僚子弟!他们觉得这有违反于“蒽阴制”。所谓蒽阴制就是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用现在话说就是,走后门进入官场。可是老范不给人机会走那灰色地带啊。那不就是直接和人怼开了嘛!
那好吧!既然怼开了!那就一怼再怼,才又有了十项之二“明黜陟”,十项之三“择官长”。
每一怼,都是从各方面拿官僚们开刀,并且动作凶猛不留余地。
但范仲淹忘了,不是谁都跟欧阳修一样对他死心塌地的追随。也不是谁都和欧阳修一样的耿直。在反对者此起彼伏的时候,欧阳修提出了“朋党论”之后的“君子论”和“小人论”!
哎呀,这真是刺中了宋仁宗的小心脏啊!这不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嘛。他老人家本来反感自己的手下拉帮结派了。你欧阳修还这么高调说出来。不就是拉仇恨嘛!
本来改个革,很多人都要死要活了,宋仁宗既是要维护朝廷的动静态平衡,又要面子,更要维护变法。那怎么办咧?只能彻底查办了!查办啥?查办君子党是否存在。就算不存在,也要清了君子党。因为皇帝起疑心了。起疑心这很可怕,意味着你要over了!
之后最让皇帝变脸的,还是腾宗谅事件的出现加剧了宋仁宗对君子党的怀疑。
老范还奋笔疾书的写了一篇抱不平的《岳阳楼记》。嗯,老范是真的不怕死!他真的不怕那些小人诬陷他,中伤他。可事实证明,他就是死于小人之口。直到进奏院案和孔直温事件都成为了最后一脚。他老人家才溘然长逝享年64岁…………
好戏之二: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吕惠卿、韩琦、苏轼、苏辙、曾布、文彦博等!
这是一群男人在宋神宗时代导演的一出戏。
一出,只属于男人之间较量的戏。
事实也证明,他们较量的筹码,就是政坛。而政坛就是江湖,是这个世界上最大、最深不可测的江湖,这样的江湖一旦踏入,连皇帝都不可能退出,更何况他们呢!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变法皆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当时“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已经愈演愈烈,甚至成为了帝国向前走发展的一大障碍。总而言之,帝国又到了变革的进要关头。这时候,因为一封奏疏。一份曾经被宋仁宗丢弃的奏疏。又被宋神宗意外重新拾起的奏疏。让王安石这个人物进入了皇帝的视野,也让他走上了属于他的政治舞台。而这又注定成为不平凡的舞台。
王安石上台,又开启了一系列条条框框的改革。和范仲淹不同的是,王安石走的这条改革之路更为艰难、更为忐忑、更为不知所措。
作为改革开始最热情洋溢的支持者宋神宗皇帝为了支持新法执行,一贬再贬那些反对的官员。还发话王安石说:“你就放手去给我大干一场。有事儿我挺着。”
就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已经不容置疑的开始,这个时代叫王安石时代。
王安石此次进京,在许多权臣看来就是一个老愤青与一个愤青皇帝意气相投,不起波澜那是不可能。更要命的是王安石的行事风格让他们心里隐隐不爽。司马光心里不爽、欧阳修心里也不爽、好多人心里都不爽。当权臣目睹范仲淹变法失败后,他们对王安石同样不看好。
接下来,王安石在吕惠卿的辅助下颁布了《青苗法》、《保马法》等。每实施一次新法,王安石心里都是一个憋屈。不仅连连受挫,还一而再再而三这样!
司马光他也很“可爱”。你颁法,我就上书投诉你王安石。我就是投诉,你王安石能怎么着我司马光。
因为在司马光看来,王安石的改革变法,就是改了祖宗的法,把人民的钱收囊进自己口袋里。这对司马光这种大儒且正直的人来说,这是不可忍受的事情。所以,为了江山社稷,我司马光拼死拼活也要反对你王安石变法。最后,司马光又陷于小人诬陷,被贬了!才又有了《资治通鉴》这本书15年后的出现!
而苏东坡,就像备胎,总是被无辜开刀,无辜被贬,壮志不得志。到老死他乡。
除了王安石,还有韩琦这位元老,简直就是背后不动声色的推手。他对王安石做得事情,那真是叫一个狠!不仅把王安石时常推到风口浪尖,还把皇帝拖下去,希望至王安石于死地。
就连后宫的太后,都对王安石恨之入骨。更别提其他站在他对立面的政敌了!所以,王安石真的是除了沈括,再无朋友啊!到处树敌,到处挖坑。
也许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说的对,他的父亲就是心太软了。而且太直。
官场上,性格越直,越早出局。当得罪的人越来越多时,基本上,自己的掘墓人也就随之越来越多。所以躺进坟墓不是不可能的问题,而
是时间早晚得问题,是时机问题。
当宋神宗因为王安石的新法问题越来越多,舆论越来越多,他就开始内心动摇了。
他到底是“要安石,除天下”还是“除安石,安天下”。这是一次抉择,抉择的根本在于要安石就变法,不要安石不变法。这关系一个国家的走向问题!
最后,安石罢相了!吕惠卿上任为相了。
吕惠卿这好家伙!真有能耐。不仅用人唯亲,还把国事搞得乱七八糟。逼的宋神宗又罢相,接着王安石又上任。直到王安石弟弟去世,一年后王安石又辞职了!越来越失控的朝堂,越来越不知道该往何处走向!
王安石和宋神宗两人,总是可以在关键时期惺惺相惜,但也看到彼此悲悯的影子!
直至宋神宗去世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也就结束了!
这发生在北宋时期的两场改革剧场,始于改革,终于改革!一切都是特定时期下的政治产物罢了。
也许,范仲淹和王安石不能像商鞅和桑弘羊一样把改革搞得轰轰烈烈,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进步思想!
他们,毕竟也在北宋留下了有色彩的一笔!
让后人有机会去思考看待他们的过往!
俱往矣,还要看今朝不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