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但是有一部分可能会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能发生慢性化发展,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少数人可能会发展成肝癌,但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几率还是比较多的。
目前已被公认的病毒性肝炎的肝炎病毒总共有五中类型,分别为甲、乙、丙、丁、戊。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但是其实还有一种为庚型肝炎病毒,但是由于该病毒有些地方还存在争议,所以暂时不列入公认的类型中。
病毒性肝炎会有五种临床表现:
一、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这两种类型的肝炎潜伏期潜伏期在15为45天之间,平均为25天,总病程为2到4个月。
黄疸型肝炎分为个时期:
1、黄疸期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基本持续平均5到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基本为2到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二、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
根据肝损害程度可分为三种: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 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
三、重型肝炎:病因及诱因复杂,最常见的是机体免疫状况改变后免疫激活,乙型肝炎基础上重叠戊型、甲型肝炎感染、乙肝基因突变、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肝损害药物、合并细菌感染、伴有其它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其分类主要按病情发展速度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亚急性肝坏死,在起病10天以后,出现肝衰竭症状。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为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比如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低血糖,低胆固醇,低胆碱酯酶。一旦出现肝肾综合征,预后极差。本型病程较长,常超过3周至数月。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3、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四: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五:肝炎后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必须依靠病理诊断、超声和CT检查等,腹腔镜检查最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有门脉高压表现,如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且排除其他原因能引起门脉高压者,依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
1、活动性肝硬化:炎症持续存在,肝细胞的破坏亦持续存在,那么功能减退的肝细胞和死亡了的肝细胞可刺激肝细胞增生形成结节或形成微小管炎症与纤维化可以同时存在,因此这种类型就叫活动性肝硬化。当炎症与纤维化可以同时存在,因此这种类型就叫活动性肝硬化。
2、静止性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是有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肝脏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伴有门脉高压征,如食道静脉曲张、腹水、肝功能明显异常,活动性炎症很少,主要以纤维化为主,叫静止性肝硬化。
肝炎可以通过肝功能检查来检查出来。肝功能检查是一种例行的体格检查。
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简单来说,不管那种时期的肝炎,都要严禁饮酒。
最好的预防病毒性肝炎,就是做好防护,当一个地方流行病毒性肝炎的时候要么静止前往该地区或者做好防护。
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