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的精神信仰

作者: 绚之平淡 | 来源:发表于2017-03-14 05:15 被阅读0次

读书很久了,似乎是我的前半生,但从未厌倦,永远新鲜,如同认识了一个女子,每次都能窥见一角的美丽,让人迷恋得愈陷愈深,无法自拔。

我的读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段落:一是为生存读书,二是为存在读书。

阅读,我的精神信仰

                       一、为生存而读书

为生存而读书是因为出生在乡村,读书在中国是能改变命运的,尤其是农村孩子。

虽然一开始我并不确切地知道,然而生活总是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记得高一那年,决定不念了,骑着自行车驮着行李就回家了。父亲说“如果你想走出农门,只有读书这一条道了,不然就得陷在农村一辈子了。”

年少的我并不以为然,耳旁风一样掠过无痕。在家里呆了两天,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沉默,那两天家里阴云密布,让人透不过气来。第三天早晨,母亲大人突然让我去地里帮忙背麦子。

夏天的大太阳真是活力四射啊,三十四度的高温,我小小的身躯要把麦子从地中间一捆一捆地背到地两头,之后用牛车拉回家。背了几次,我就绝望了。地两头来回要二里多地啊,地还很喧,每走一步都要陷进去,之后再艰难地拔出来,所以每步都力有千斤似的沉重。背上麦子的麦芒还如针一样扎着我的后背,脖子,脸,胳膊,汗水和着泥水让人难受至极。天上的太阳热气腾腾,地上的我行尸走肉,拖着、抱着、背着大捆的麦子,绝望地来回奔突着。

记得当时我是哭了的,心想“如果一辈子都干这农活,我一定立刻拿绳将自己了结了,否则这日子还有什么希望呢?简直和这地垄沟一样长得让人看不到尽头。”

遭遇了背麦子的一天,将自己累成死狗一样拖回家后,母亲问我“还想上学吗?”我含着泪说“上”,母亲又说“那就好好读吧,你唯一不干农活的出路了,我们谁也帮不了你。”我说“好”。于是,又驮着行李回到了学校。

自那之后,学习态度明显发生了质的转变,从那时起就几乎每天早起读书了,期末考试由后面一下跃升到了全校的第三名。那时我在内心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决定死也不能一辈子背麦子,一辈子掰玉米。”

父母那句“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一直印在脑海里,所以就一直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每当有困难时,就问自己有没有背麦子辛苦?经历了无数个寒来暑往,披星戴月后,结束了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的学习,“读书”成了我前半辈子的全部历史。

阅读,我的精神信仰

                     二、为存在而读书

生存问题解决了,存在问题却突显了出来,活着的意义问题不断向我叩问。生存问题解决后,还要不要读书呢?

洛尔迦说的:“如果我沦落街头,我不会要一整块面包,我要的是半块面包和一本书。”我也是那种要半块面包和一本书的人,因为人是精神的存在,书是我精神成长的维他命。

从2012年到现在,我的读书也经历了三个过程。

首先,跟随网师读书,三年读了三百多本,只为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原来单一的专业结构拓展到哲学、教育学、文学、心理学和认知学。这也符合一名教师的知识结构,即本体性知识占50%,教育学知识占30%,人类学知识占20%。调整后的我站在大学讲台上更加自信,更加游刃有余,也更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品格的培养。

其次,在第四年我展开了第二遍的精确阅读,也是读书从博到专的过程。越来越相信“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第一遍也不要翻开”。钱穆的《论语新解》,每次读完都在书后做标记,现在已经是第十一遍了。人,一辈子,精读三五十书,就可以安身立命了。

第三阶段是阅读的综合期。读书最终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果读书不能让你思考更深,行动更有效,境界更高,那也算是白读了。更高效的阅读是读写的结合,输入和输出的结合,思考和行动的结合。原来每日清晨是阅读的时光,现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以写促教。

人,总是不太容易知道自己正在幸福着,幸福原来是在回望中才能被确认的事。例如现在写东西,才意识到以前单纯的读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读,只需翻阅,不时思考,所动的脑筋真的是很有限的。

但写,着实痛苦,说的好听一点是在挤牙膏,不好听一点就是便秘了。尤其大段大段删掉已经写完的东西时,经常在书房发出一声呐喊,有一次竟将隔壁的美美惊醒。要放弃吗?可能会,但起码会先坚持一段时间再说。坚持,是我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优点了,不能连这一点也失去。

阅读,我的精神信仰

                 三、阅读,我的精神信仰

生存和存在,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前者是为了面包的话,后者的读书却是为了让我的每一口面包吃起来更加香甜。无法想象我的生活如果没有书籍,会是怎样的沼泽?是书,改变和丰腴了我的整个世界。

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话说得有点绝对,但还是颇有道理的。正如费尔巴哈所说“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读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阅读的高度决定了人精神的高度。

我的早晨是必须有书的,之所以几十年如一日的早起,实是书的诱惑。她们就如一位静姝的女子,安然优雅地立在我的书架上,默然不语,但一排排,一列列却自有深意。

最上一排是我的专业书,也是我的饭碗。还记得由博到专的读书历程,先是如一条鱼一样游荡于英语语言学各个角落,游了五六个池塘后聚焦于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之后开始国内外扫射前言文章和书籍。确定完要研究的主题和主体后,从图书馆一遍一遍地搬书,在伯克利时则是用行李箱拉书,现在想想也蔚为壮观,穿着长长的黑色连衣裙,很是拉风。

但即便这样,楔进生命的书也没几本,只是走完了必要的科研过程,完成了大学老师的职称。每每看到很多老师挣扎于此,绝望于此,沦陷于此,曾经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就不再觉得那么可惜。走完必须走的路,才能走在我想走的路上,并走得坦然而热烈。其实,最感谢那几年练就了坐住凳子的本事。别人都是提醒自己该学习了,我则需要提醒自己该休息了。每天都能把自己累得头昏眼花,也算是一个好知者了。

下一排是我大学时代买的书,是用自己打工赚的钱,一共花了2000多元。那个时代,2000多元算是巨资,因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不到300元。大学并没有学到很多,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受益终生。自己是当时极少数敢打工的学生,现在回想当年一定遭到很多同学的耻笑,但后知后觉的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也算是好事吧。

再下面几排几乎都是最近五年买进的书。每一本都有来路,每一本都有温度,每一本都有在我心中的排名,每一本都有再宠幸的欲望。但时间呢,时间总是被割得细碎。余生里,惟愿在温碧的时光中,一杯热热的咖啡在左,一本喜欢的书在右,一颗心开始游弋,游古今,逛东西,饮食珍贵的文字,深刻地认识人性的美好、高贵和丑陋,之后带领我的学生走出很远,走到很高……

源源不断买书已成历史,谨慎购书则是现在。因为时间是稀缺资源,如果说年轻时的时间如拧开的自来水,现在我是时间的守财奴,只能分配给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一是授课,二是写作,三是阅读。

如果像荒岛余生那样选择的话,那就给我很多书吧,只要经典。阅读,已成了我的精神信仰,是我的生命之光!

每日清晨4时或5时,黑夜中披衣起来,在一本书、一支笔、一杯咖啡中读读写写,天地万物似乎也随之进入了身体和头脑。阅读中如果突然有灵感将至,匆忙间写在纸上。如果是很好的思想或语言,心里就会有冒泡的喜悦和幸福。每每此刻,才觉得自己真正占有了时间,拥有了存在,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感动,生命拥有了充实和欢喜,更有了无边的安宁。那种博大、通透、明澈的安宁,让人徜徉其中不能自拔、只好沉醉。

如果说攻读学位时,每日早起读书着实是一种辛苦,更是一种痛苦的话,那么现在的读书,却是夜深自然而眠,晨曦自然而起,是生命底处自然而然的呼吸吟唱。喜欢这种生命苏醒后的阅读,叫醒自己的不再是可怕的闹钟,而是那可贵的梦想。

相关文章

  • 阅读,我的精神信仰

    读书很久了,似乎是我的前半生,但从未厌倦,永远新鲜,如同认识了一个女子,每次都能窥见一角的美丽,让人迷恋得愈陷愈深...

  • 阅读,改变人生(朱永新)

    阅读信仰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信仰的迷失。 阅读是对前人成果最好最快的继承。 书籍的生命,是被阅读激活的。 阅读是知...

  • 《我的阅读观》都市笔记之2

    所见:阅读信仰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信仰的缺失。 所思:人们经常抱怨现在社会,大家都越来越自私了,没有理想,没有目标,...

  • 精神信仰

    认识的一老人爱吃糖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做菜加糖,喝水放糖,甚至平时闲来无事,嘴里都喜欢塞糖块。哪怕一天,离开糖都不...

  • 精神信仰

    这几天又没有拿毛笔的状态了,其实我写字画画时是觉得活着最踏实最充实的存在,但没有了状态也是没辙,那就干点当下愿意做...

  • 阅读•写作•信仰

    [周国平哲言]阅读•写作•信仰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

  • 谈胜

    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甲午之败,中国就败在了信仰上,日本就胜在了信仰上,我想,一个国家的治国之本,首...

  • 短语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你的精神之柱

  • 信仰是一种向往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向往一种精神。 宗教信仰就是一种宗教精神。宗教中最重要的,就是宗教精神,而不是某种形式。所以,信...

  • 感悟

    感悟 认知的高度,精神的高度和信仰的高度,阅读量使得自己越活越小,但没有懂自己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我的精神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rc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