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中草药中医养生
中药学8解表药2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

中药学8解表药2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

作者: 7a5497d49159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22:33 被阅读2次

    香薷Xiāngrú(《名医别录》)

    image.png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或江香薷Moslachinensis 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青香薷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香薷主产于江西。夏季茎叶茂盛、花盛开时择晴天采割,除去杂质,阴干。切段。本品气清香而浓,味
    微辛而凉。以穗多、质嫩、叶青绿色、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 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多用于暑天感受风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腹痛吐泻,苔腻者,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因该
    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常配伍厚朴、扁豆,如香薷散(《和剂局方》)。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本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气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以及脚气浮肿者,可单用或与健脾利水的白术、茯苓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里香酚,聚伞花素,乙酸百里酯,乙醇香荆酯等;黄酮类成分: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洋芹素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含麝香草酚(C 10 H 14 O)与香荆芥酚(C 10 H 14 O)的总量不得少于0.16%。

    2.药理作用 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海州香薷的水煎剂有抗病毒作用。此外,香薷酊剂能刺激肾血管而使肾小球充血,滤过性增大而有利尿作用。

    参考资料: 国学 中医 历史等社科类书籍下载

    image.png

    荆芥 Jīngjiè(《神农本草经》)

    image.png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多为栽培。夏、秋两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本品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茎细、色紫、穗多、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应用】

    1.感冒,头痛 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者,每与银花、连翘、薄荷等辛凉解表药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 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于风热者,每与金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胡薄荷酮等;单萜类成分:荆芥苷,荆芥醇,荆芥二醇等。还含黄酮类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饮片不得少于0.30% (mL/g);含胡薄荷酮(C 10 H 16 O)不得少于0.020%。

    2.药理作用 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荆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生品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能使出血时间缩短。荆芥甲醇及醋酸乙
    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荆芥穗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

    附药:荆芥炭

    本品为荆芥的炮制加工品。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性味辛、涩,微温;归肺、肝经。功能收敛止血。适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煎服,5~10g。

    image.png image.png

    防风 Fángfēng(《神农本草经》)

    image.png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春、秋两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厚片。本品气特异,味微甘。以切面皮部色浅棕、木部色黄者为佳。生用。

    【药性】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感冒,头痛 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外感
    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与羌活、藁本、川芎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外感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2.风湿痹痛 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医学心悟》)。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
    同用。

    3.风疹瘙痒 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隐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隐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消风散《和剂局方》);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
    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配伍,如消风散(《外科正宗》);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药,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4.破伤风 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玉真散(《外科正宗》)。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亦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可与人参、黄芪、白术等药配伍,如升阳益胃汤(《脾胃论》)。若用于土虚木乘,肝郁侮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常与白术、白芍、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及热盛动风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荆芥与防风均辛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两者均可使用。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
    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又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等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色酮类成分:防风色酮醇,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升麻素苷;香豆素类成分:香柑内酯。还含酸性多糖、挥发油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升麻素苷(C 22 H 28 O 11 )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C 22 H 28 O 10 )的总量不得少于0.24%。

    2.药理作用 本品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image.png

    羌活 Qiānghuó(《神农本草经》)

    image.png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de 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本品气香,味微苦而辛。以外表皮色棕褐、切面油点多、气味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头痛项强 本品辛温发散,气味雄烈,善于升散发表,有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外感风寒夹湿,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较重者,尤为适宜,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解表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若风湿在
    表,头项强痛,腰背酸重,一身尽痛者,可配伍独活、藁本、防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2.风寒湿痹,肩背酸痛 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有较强的祛风湿、止痛作用,常与其他祛风湿、止痛药配伍,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因其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酸痛者尤为多用,常与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如蠲痹
    汤(《百一选方》)。若风寒、风湿所致的头风痛,可与川芎、白芷、藁本等药配伍,如羌活芎藁汤(《审视瑶函》)。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
    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α-侧柏烯,α-蒎烯,β-蒎烯等;香豆素类:紫花前胡苷,羌活醇,异欧前胡素,8-甲基异欧前胡素;酚性成分:花椒毒酚。还含脂肪酸、氨基酸、糖类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4%(mL/g);含羌活醇(C 21 H 22 O 5 )和异欧前胡素
    (C 16 H 14 O 4 )的总量不得少于0.40%。

    2.药理作用 羌活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对皮肤真菌、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羌活挥发油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羌活水溶部分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羌活对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

    image.p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药学8解表药2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ws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