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列国的14年间,鲁国政府一直没有邀请孔子回去。要知道,像孔子这样有身份的人,当初又是自己“负气出走”,没有政府的邀请,或者说,在政府尚未考虑好如何安置孔子时,孔子自己回去,显然是尴尬而不体面的,同时,也会让鲁国政府尴尬并不知所措。
就在“六十耳顺”这一年,孔子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但最后,还是空欢喜一场。
鲁哀公三年,60岁的孔子来到了陈国。这期间,鲁国传来消息:季桓子病重时对他儿子季孙肥(季康子)说:“这个国家曾经是有希望强大起来的,只因为我得罪了孔子,不听从他的教导,就失去了那样的历史机遇了。我死后,你必成执政。一定要召孔子回国。”
正当季康子准备听从父亲遗训召回孔子时,一个叫公之鱼的人阻止了他,公之鱼说:“以前您的父亲用孔子,却不能坚持到底,最终被诸侯嘲笑。现在,您再用孔子,又不能坚持到底,那不是还要被诸侯嘲笑吗?您一家两代人都要因为孔子而在诸侯那里丢脸了。”季康子一想:“对呀!孔子骂过我爷爷,跑去齐国;伤过我父亲,周游列国;我把他召回,再忤触了我,我和他如何相处?如果他再出国而去,季孙一家三代的英名都要毁在他一个人手里了,于是季康子打消了召回孔子的念头。
大人有大人思路,小人有小人思路。往往小人的说法比君子的道理更能打动人,因为小人的说法常常更能触及人内心的私念,从而一拍即合,畅通无阻。此时公之鱼的话,就是直击季孙肥内心中的私念。于是,这个小人的一番话,就让孔子这次回国的希望破灭了。但是不召孔子回国,季康子要担不顺从父亲遗命的罪责。所以,他采用了折中的办法:召回孔子的弟子冉求。
耳顺之年的孔子,因公之鱼从中作梗,失去了重返鲁国的绝好机会。于是,在陈国一呆就是三年。弱小的陈国也不太平,和吴国交好则楚国来攻,与楚国交好则吴国来犯。恰好此时,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来救。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准备聘请孔子。孔子也对这个南方大国很好奇,决定冒险前往。谁知等待他的,是平生最大的一次磨难。
前往楚国,必须经过蔡国。就在陈、蔡之间,孔子一行遭遇了陈、蔡大夫们的阻挠。他们担心孔子去楚国会给自己的权力带来威胁,便指使人将孔子及其弟子围困在荒野之中。孔子和弟子们所带粮食吃完了,陷入孤绝之境。随从的弟子们都饿坏了,爬不起来了。孔子依旧讲诵弦歌,抚琴吟唱。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在陈、蔡之间绝粮的严峻形势下,孔子组织了一场关于道德的讨论。
孔子先叫来子路,问他:“仲由啊,诗经上有这么两句诗,叫“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我们颠沛流离,徘徊在旷野,居无定所?是不是我们的主张有问题?”子路说:是不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达到仁德的境界啊?所以人们不信任我们;是不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达到智慧的高度,所以别人不让我们通行?子路的话里包含着一个前提,假如我们是仁德的,假如我们是智慧的,我们就会行得通,现在我们行不通,问题可能就在于我们还不够仁德的,还不够智慧。孔子要打破子路对于道德有效性的迷信,就近乎冷酷的告诉他: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是即使没有好报,你仍然要做好人。这才是对道德的透彻理解。
孔子对子路进行了一番教诲后,又拿同样的问题问子贡。子贡说:“老师啊,你的道太大了,太高了。普通人达不到这个境界,一般的诸侯够不着这个境界,天下容不下您,所以我们才有今天的下场。”孔子认为,我们要坚持理想,哪怕这个理想不能够纠正这个黑暗的世道,不能够对这些诸侯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至少我们可以据此控诉他们,你们是错的,你们是有罪的。我可能不能约束你,但是,从道义上讲,我可以指责你,我可以控诉你。最后,孔子严肃的警告子贡:“赐,尔志不远矣!”端木赐,你的志向不够远大呀!
孔子叫来颜回,颜回是孔子最信任的学生,也是境界最高的学生。颜回的回答让孔子笑逐颜开,满心欢喜。终于,在他的学生里面找到了一个能够和他在同一境界的人,这表明他的教育成功了,这更表明,他的思想有了印证,有了呼应。颜回说:老师,您的道很大,您的境界很高,您现在的问题是,天下不能容您。但是,老师,您就这样坚定不移地推广您的道,推行你的仁义,不被容纳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为什么要求被人容纳呢?大丈夫就要坚持自己呀。不被容纳,恰恰更能显现出君子的本色!
就世俗功业而言,他们确实没有成功。但就成就君子人格而言,这次绝粮陈蔡,印证了他们的境界。而他们孜孜以求的,就是这种人格的境界。孔子听完颜回的话,非常高兴。他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好样的!这颜家的小子!假如你将来发了财,我给你当管家!
这场讨论结束以后,孔子派了最善于外交的子贡到楚国去搬救兵。不久,楚国的军队到了,他们被接到楚国一个叫负函的边邑。在此主政的是叶公沈诸梁。叶公给了他们很好的款待,一场危难就此化解。
55岁到68岁,整整14年的岁月,孔子一直在周游列国,他四处奔波的目的,就是希望找到一个诸侯,能够听从他的教导,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从而能够推广他的道义,实现他的理想。但是14年下来,应该说孔子在这一点上是失败的。在这个过程里,他见过很多人,经过很多事。这些人这些事,虽然没有帮助他实现政治上的成功,但是对于孔子本人人格上的成功,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磨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