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很短的时间看完了《君子之道》和《乡土中国》。
先说说《君子之道》,余秋雨老师的语言让我有了华而不实的感觉,而他所探讨的关于中国人的所谓君子之道,勉强的用历史故事,经典语录串起来,试图要寻找到一个普遍真理的方式,我已经难以接受了。
在我的理解里,集体人格是一个伪概念。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世界上也同样没有两个同样的人。那么,在性格各异的个体中去寻找所谓的集体人格,是勉为其难。
在一个群体里,寻找具有相似性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倾向,这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这个寻找的过程可以通过走访调查,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人群进行观察实验,用相对科学的题目或数据得到直观的数据结论。
但这本书采用的方式,说的简单一点,是这样的一种逻辑:有古书记载说多吃饭是不健康的;我爷爷也说多吃饭是不健康的;隔壁邻居说多吃饭是不健康的。所以,多吃饭是不健康的。
怎么着探讨的也是群体问题,还大而化之的说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怎么能如此随意的用引经据典,吊吊书袋这种上不了科学殿堂的方式,自我满足的推导出结论呢?即便非要用自己的名人光环产生掷地有声的效应,那也用个保守一点的说法,就探讨探讨集体特征就好了。偏偏要讲人格,没有点生理学、病理学、社会学的支撑,空谈国人的人格,有几个人敢。
再说说《乡土中国》,看书名也够宏伟,也有想要寻找集体特征的企图心。
相比较而言,这本书就朴实的多了,字里行间并没有那么多的傲气和居高临下审视的视角,能够感觉到作者从乡土中来到乡土中去的烟火气。
以前我们总说,我们是农业社会,农村人口占了大比例,由此引发了很多根深蒂固却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家族纠纷、重男轻女、孝道文化等。作者很诚恳的分析了乡土社会的人情世故、家庭矛盾、生存状态,引领大家去思考和探索。
相比较而言,《乡土中国》更值得看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