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味的大年

作者: 小晓玉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8:32 被阅读0次

        儿时的年味|淡味的大年

                                  小晓玉

      一个被丘陵围绕着的普普通通的壮族小村落。1975年,我6岁。

        除夕那天一大早,生产队牛棚斜对面的一块平地上人声鼎沸,用红砖搭起的简易灶台上架着两口大铁锅,铁锅下木柴烧得正旺,红红的火舌在欢快地扭动,白蒙蒙的水汽从两口大铁锅里袅袅升到半空。此刻,一头年老力衰、实在已无力耕作的水牛已由队里精壮的男人们解剖完毕,铺着芭焦叶的地面摆着一份份该分给每户的牛肉;铁锅里正熬着牛骨和一些不便分配的牛杂碎。我和一帮小伙伴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吸着鼻涕,或远或近地围着屠宰现场撒欢,胆子大的男娃则靠着灶台眼巴巴地盯着锅里,男人们间或从锅里捞出一小块骨头递给其中一个,幸运的娃接过,仔仔细细地舔着、啃着附在骨头上的牛筋。临近正午,牛肉已全部分配完毕,牛骨汤也熬好了,队里的男人和孩子们饱餐了一顿(女人们都在家里忙活)。

        大年初一,孩子们穿着或新,或半新,或旧但干净的衣服,三五成群,挨家挨户去自个生产队的别人家,给大人拜年,顺便在人家烧过鞭炮的大门口,搜寻哑火的小炮仗。拜年所得大多是别人家做的过年小零食,大人们很少有给钱的(当时家家都没什么钱),只有在外边当“干部”回村里过年的人,才给一角几分的利是。将队里的人家扫得差不多之后,小伙伴们便四散跑开去找牛粪,将搜寻到的炮仗插到牛粪里,点燃,“呯”一声,牛粪四散,我们愈发的兴高采烈。

        晚上,村里的粤剧团有演出。吃过晚饭,大家便急不可待地提着板凳去村“剧院”占位。等啊等,待小孩儿们睡得迷迷糊糊时,一阵阵铿锵的锣鼓终于响起,孩子们重新抖擞精神,只见平日里熟悉的大姐姐依依呀呀地唱了起来。女主角每年都是村里最漂亮的那个姐姐扮演。戏什么时候结束,大多孩子并不知道,因为到最后,都是大人将睡着的孩子们背回家。虽然睡了过去,但孩子们对去看戏这件事始终是保有高度热情的,以至于开学后,每每主角姐姐经过学校的路口去赶集时,孩子们都会一窝蜂堵在窗口看她。在当时,主角姐姐就是我们眼里的大明星。

      随着改革开放,现在,村里有点能耐的人家都搬去城镇居住了,村庄日渐荒芜,村里的剧场早已坍塌,不复存在。对我来说,最怀念的儿时年味,是等待牛骨汤熬好、在寒风中满地里傻跑嘻戏,是拜年得到的小零食,是牛粪纷飞的响声,是村里姐姐那一声依依呀呀的唱腔,是物质简陋却很纯粹的快乐......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թ�x

相关文章

  • 淡味的大年

    儿时的年味|淡味的大年 小晓玉 一个被丘陵围绕着的普普通通的壮...

  • 淡味

    一碗白粥、温火慢煮, 一碟小菜、箸尝脆甘, 虽美无味、是余不喜, 辞席远遁、独享清欢。

  • 淡味

    你身上的光,给了我温暖的错觉。 终于到了军训检阅的日子,和往常一样,看台上来了很多家长,也有许多高年级的学...

  • 淡味

    淡味:无味之味,味之盛境,味之圣境,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之后的宁静。淡,就是你什么都经历过了,你才能淡;你什么都没经...

  • 淡味

    寻求事理,需要一定的静功,所以要落于中正,要在平淡中去找答案。但如果只去讲道理,又枯燥单调,又乏味无趣,所以要添上...

  • 淡味人生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思是美酒佳肴并非真正的美味...

  • 淡味回甘

    岁月如逝水,洗尽铅华,真正能留下的,必定是历久弥新,可堪回首,在经典的辞藻中回甘,总比厚味更隽永。一曲宫商绝徵,一...

  • 中秋淡淡味

    清晨还未睁眼,就听到手机一阵阵的布谷叫,噢,是了,今天中秋,应是朋友的中秋祝词吧。 也不知何时起,节日的感觉如此平...

  • 淡味。不是平凡。

    淡味,就是减少闲忙、乱忙、瞎忙,一日两件事足矣,方可在平淡中精神百倍,淡中有味,不再干耗、内耗、外耗。 淡味,就是...

  • 生活如盐

    生活如盐 需要经营 不足淡味 多了太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淡味的大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kp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