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反思自我我常对自己说“被刺痛才会有挣扎的渴望”,因为我的每次被刺痛都是我对成长的新渴望,但是这句话未必适合所有人。有些人被刺也未必会觉得痛,有些人觉得痛,但未必会有反思与挣扎。
昨天我没有hold自己,针对昨晚的讲座分享我提出看法,当然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都有问题。
缺少信息判断意识。比如规定的开播时间已经到了,要讲课的人还没进直播间,这时候我们都应该给讲座老师打电话,我是七点八分的时候给孟老师打去电话,她告诉我自己进错了直播间,然后问我会议号是多少。虽然这里面有她理解的错误,比如应该以海报上的通知为准,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否应该用电脑或手机分别登录两个号去试试?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我们是否有信息判断意识?
缺少学习意识。再一个就是使用腾讯会议,可能是第一次使用,我们的老师并不熟练操作,这又让大家等了“好长”时间,我们可以理解为自己不熟练,但是直播间老师的时间并不属于我们,我们为什么不提前自己学习操作流程呢?
我第一次用的时候,我还在网上查,还请教彩琴导师如何操作,因为我那次要做网上培训,所以我就自己申请了号码自己先模拟练习,我思想上是非常重视的,别人不会因为我们的不熟练而理解我们,他们会觉得我们缺少学习意识。
缺少请教意识。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不想去请教别人,一方面是自己不好意思,还有就是自己觉得自己能做好。当然这个也要分情况,比如你自己的内部分享,我们大可肆意一些,但是如果我们代表的是一个团队,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地区,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到认真严谨。
如果不是海报,我压根不知道孟老师要分享,尽管我第一时间告诉秋丽老师给把把关,但是孟老师给秋丽老师课件也是在讲座前两个小时,而且这两人也不给我看。
孟云老师这次写了稿子,这说明她是非常重视这件事的,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我并不是提倡都去写稿子,我个人是极少写稿子的,都是现场发挥,我只是强调她的思想是重视的。
但是说是需要“证据”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说的头头是道然后就肯定她做的非常棒,这个棒与不棒需要看见与被看见,而讲座老师显然忽略了这一点,她纯文字的交流看似高大上,其实是很无力的。
我为什么指出这个问题,而且针对这个问题我还“长篇大论”,我就是提醒大家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说什么不是我们关心的,做了什么才是需要我们真正关注的。
孟老师其实做了很多,比如她参加老梁读书会,她分享过两次的讲书,她也在用文字赋能,她写了312篇的简文,她的简文里面有读书,有教学反思,有教育叙事等等,但是这些她并没有拿出来给大家看,也不说,讲座中最大的花没有呈现出来,我想不通为什么。
或许孟老师认为我们都知道,但是这是省平台的班主任分享,我们身边的人知道,但更多的人并不知道,我们不是为了秀,而是要用自己的成长影响更多的人一起热爱,热爱读书,学习用文字赋能成长,做有智慧的教育。
机会这个东西就是这样,错过了就是错了,到底错在哪里,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讲座是一张名片,更是一张标签。
我不喜欢看到大家千篇一律的赞美,除了赞美难道没有改进之处?我们自己人都不想说,那么别人更不会提,这哪里是帮助,这是挖了一个陷阱,让人迷失自我的陷阱,不敢讲真话是可怕的。
在我们老梁读书会成员的简文里,我只看到李雪一个人被刺痛,其他人都在无感或不敢中吧。
这不是小题大做,也不是针对某个老师,我敢说这次的分享换做是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我都不敢保证她们会做的更好。
福磊老师倒是发了一张图,配上一行字,“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不生病?”她的阿Q精神胜利法倒是用的恰到好处,如果我们给自己不成长找借口,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一万个理由,但是如果让你给成长找理由呢?
我不想看到“好好先生”,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我们读书也好,我们写文也好,这些都是你们的战袍加身,但关键时刻战袍丢了。
我搭建一个平台是让每一个站在舞台上的人熠熠闪光,我们的读书会,我们的日更团队都是你们的托举,这些都可以让拿来使用,为自己的成长加分。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懂借力打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我的确需要重新审视我自己,也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团队。
虽然我知道“允许自己成为自己,也允许别人成为别人”但不管你成为谁,我希望的都是那个最好的自己与最好的别人,你能考优秀,但是你非要选择及格,那是你自己的问题。
诗云老师担心我会不会因为我的耿直而被讨厌,如果我的话能唤醒成长,我宁愿被讨厌;如果大家因为我的耿直而离开我,那么幸运的人是我。
懂我的自然懂,不懂我的无需懂,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