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里?”
“我在……在一家咖啡馆。”
“和谁在一起?”
“没有谁,一个人。”
“一个人?一个人去那里干什么?”
是呀,一个人在咖啡馆干什么?
这种问话我常常遇到。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一个人跑到咖啡馆去。
明明家里就可以喝咖啡,而且网络也好,爱人上班,孩子上学后,家里足够的清净,不管是看书,还是打开一个网站随便看看,甚至泡上一壶茶,点上一支烟,都是足够的惬意。
可总是还感觉缺少一种什么?
有什么是家还无法提供的呢?
家,应有尽有,但也让我觉得自己是嵌入在其中,没有距离感,也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没有新鲜感。
离开家,哪怕就是楼下转角的咖啡屋,网速慢,咖啡也是难喝,可坐在那里,思想却像烧开水一样,不停地冒泡,翻滚。
这是两种不同的感受,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坐在咖啡馆,这是一个不是家的地方,却可以提供更多地思考;而在家里,脑袋就像关机一样,懒得启动。
仅仅是一个生活场景的改变,我们的心情和思维状态就发生了如此的转变,看来,人,远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坚强,还是说适应环境是一种本能?
选择咖啡馆,是因为这里同家里一样安静,另外,环境也足够的简单,一杯咖啡,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基本而已。
但这些足够的简单,却让头脑更加的活跃,坐在咖啡馆看书,写字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让我产生种种的幻觉。有时候,我觉得,我正坐在最先进的波音飞机的头等舱;或者,就是在李嘉诚的办公桌前;有时候,也会穿越到唐宋时代,江边竹亭,听风听雨;最少,周润发就坐在对面的那种桌子,当然,有时候也会换成范冰冰。
这种感觉却很少出现在家里。
为什么,在家里,不容易或者很难有这样的感觉呢?
如果把咖啡馆和家作为两种不同的场景,这两种场景可否转化?比如,在家里,也会如同在咖啡馆一样,思路如泉涌,想象如天空的云彩?
或者,咖啡馆可以转化为家的感觉?
进一步的问下去,在我们没有强大到足够改变环境,不受环境影响,不为环境所困的时候,我们愿意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改变呢?
是否,我们的内心,除了家,还有一个咖啡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