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本能、欲望(再读《道德经》)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21:25 被阅读33次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12节。上一章节我们把利、用之辩,理解为本能与生存的关系。这一节要讲的是人的欲望,把本能从与生存的利、用关系中驳离了出来。

    本能的满足是为了生存。当本能完全满足时,人的生存是得以保障的,如杯子装满水(故有之以为利);当尚有本能未能满足时,人在追求本能满足的的过程中,来保障自己的生存(无之以为用)。而这一节老子开始讲欲望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三句话,分别讲视觉、听觉和味觉。通常解释为: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

    我们用味觉这句来分析一二,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五味令人口爽:口爽是指味觉失灵,五味理解为泛指众多不同的味道也没错。合起来就是众多的味道让人味觉失灵,也没错。嘴里塞满各种食物,各种不同的味道,让人无法分辩。

    但是,这里的盲、聋、爽,应该是失去了视觉、听觉和味觉的意思。眼花缭乱只是分辩不清事物,并不是眼瞎;分辩不清各种声音、味道,亦不能用聋和爽来表达。

    这样问题就来了,五色最多让人眼花缭乱,但绝对不会使人眼瞎成盲的。同样五音、五味怎么会使人耳聋口爽呢?

    盲、聋、爽是指我们的眼、耳、舌失去了功能,发挥不了其视、听、味的作用了。五色、五音、五味明显不会使我们的眼、耳、舌失去本身的功能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功能虽在,却作用丧失的角度来理解。

    也就是说五色、五音、五味虽然没有真正地使我们变得盲、聋、爽。但五色、五音和五味却让我们失去了视、听、味觉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等同于盲、聋、爽。

    视、听、味三觉的根本作用是保障人类生存存活。看好看的,听动听的,尝美味的是人的本能。鸟语香花让人愉悦,是因为鸟语香花代表了安全;香甜可口代表了食物富有营养而无害。所以在本能满足并使人愉悦的同时,亦使人得以生存存活。本能为利,生存为用。

    但当本能转变为欲望后,欲望与生存相驳离,如同营魄相离,不再抱一。美味只代表美味,五味只为满足人对美味的欲望,不再代表营养和无害。人们在吃美食时,只为好吃,不为填饱肚子,填饱肚子成了附带。

    五色、五音、五味让人的本能转变成为欲望。当看、听、味的本能转变为欲望后,从生存的根本作用中给驳离了出来。人们在追求视、听、味的满足时,仅仅是在追求满足时的愉悦,已与生存无关,已不再起到促使生存的目的作用。所以老子用了盲、聋、爽三个字。

    功能虽在,作用已失,如同盲、聋、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大体意思与前三句相仿。人类最初,捕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食物,最终填饱肚子,存活下去。有时食物有余,还会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最终还是为了填饱肚子存活下来。

    但时,当本能转变为欲望后,驰骋田猎只为当时的刺激、兴奋的快感。占有存储物品,也只仅仅是为了占有欲的满足。一切与食物生存无关,食物与生存充其量也只成为了附带。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里的圣人基本是指能正确治国的统治管理者。圣人的行为做法,就代表了正确的治国方略。那么圣人是怎么治国理民的呢?

    为腹不为目。注重让民众填饱肚子,不提倡民众有更多的目标追求。填饱肚子是本能,目应该是指更多的期望与追求。圣人治国,应该让民众从欲望回归本能。

    故去彼取此。什么是彼?什么是此?不用我多说了吧?


    食色性也。人类有获取食物的本能,辩识食物美味的本能,让人能够本能地去识别哪些是食物,哪些不是;本能地识别食物是有益还是有害。性爱的快感最根本的目的是种族的延续。

    然后,本能转变为欲望。生存退变为次要。美味、美女的快乐成为第一位的。

    但是,这有什么不对吗?有什么不好吗?当人类文明发展到基本摆脱生存危胁时,追求快乐的欲望满足,这真有什么不对、不好的吗?

    我们且继续往下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本能、欲望(再读《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hb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