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油腻”了一段时间。
每天儿子手捧一本本漫画,一册册科幻小说,看得津津有味,笑得前仰后合,震动全屋,饭前饭后拉着我没完没了地讲个不停,虽不耐烦又不得不强装高兴地听着。
想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自己在他这个年龄,生活在农村,并无多少书读,每天放学后就是到处乱跑,不到天黑得什么都看不见了,肚子饿得实在不行了,绝不回家。
好在自己把课本啃得够透,才考上大学,并最终定居在北京。后来的日子,虽也读了一些书,但不是被工作所逼,就是纯粹为了消遣,既不成体系,也没有积累。
这几年,既为了给儿子做榜样,也为了让自己有点成就感,读书开始有了点规划,但依然很杂。研究过唐诗、观摩过书画、通读过史书、光顾过博物馆,当面见过饶宗颐老,书中拜过季羡林老,听过《百家讲坛》……
直到看了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才感觉找到了方向。钱老学贯中西,广涉四部,所研究的领域也比较杂,但也足够深。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做学问,《管锥编》是他的读书笔记,但也绝对是学术典范。全书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用文言文的形式写成。钱老在文中任意挥洒自己的才学,虽说读的中国古代经典,很多内容却是引用到中西方的文化,所以新意颇多。
很多人会说,《管锥编》用繁体字写成,阅读造起来很困难。这个也是钱钟书当年写《管锥编》一直坚持的态度,也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钱基博在1935年写《中国文学史》,也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在钱钟书老去世很多年后,这套书也一版再版,依然没有改成简体版。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讲“大师”讲国学,也有很多人想学国学。就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来说,钱钟书老才是真正的“大师”,《管锥编》才是最好的入门指导书。
加上《管锥编》是笔记体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既可以采用随意翻阅的办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篇目,即可阅读。同时,它又是成系统的,您可以用这本书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树,从而进入深奥的国学殿堂。
当然了,我读这本书也不久,所写也很肤浅,愿与大家一起阅读,一起交流,期待您的加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