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几十年国学,对于国学的准确定义和内容我也不完全了解。
可能是因为学理工科搞检测试验工作的缘故,对于一切学问和名词术语都要理性分析。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也必须找到严谨、规范和科学的定义,心里才能感觉踏实。
用浏览器搜索下载了一些比较严谨的学术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有了一些清晰的印象。
稍微系统地一研究,就感觉国学太庞大而且无限,个人太渺小而且有限。
虽然依然不完全知道国学,但是知道自己很无知。
自己懂得和知道的实在太少,于是更加虚心和谦虚了。
1.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和历代史学等的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2.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3.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国学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人们表面上说的研究过去的文化,而是一种过去、现在、将来都要继续发展和应用的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智慧的结晶。
在旧版《辞源》中,国学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所固有之学术也。
这话虽简短,但却从某一方面揭示了国学之大用。
季老认为,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华文化——国学,那将肯定是另一番模样,那样的世界只会更差,不会更好。
对于国学或中华文化,季老觉得,它包含了中国的哲学、宗教、艺术、道德伦理、乃至经营、管理等领域,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交流沟通的,也都属于国学。
在这众多学科中,有不少到今天,依然在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除此之外,国学还对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起着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他举例说,无论在中国封建时期(屈原、岳飞、文天祥)还是民国时期(闻一多、李大钊、鲁迅),只要有国学作为民间之支撑,其爱国热情就会非常高涨,民族也会异常团结。
4.
国学的三个特点。
①重视传统道德
《白虎通》中,“三纲六纪”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哪三纲呢?即君臣、父子、夫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这里面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比如夫为妇纲,现代社会已经剔除了其中的糟粕,讲究男女平等),但却不能抹杀其中好的成分。
好的成分在哪里呢?那就是一个社会要想发展、稳定,一定要有一种规则来维系,不然社会中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出现,并且占压倒性的优势。
三纲六纪把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很好地规定了下来,维护了社会的良好运行,还展示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操。
②在人本上,形成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个步骤的人生理想模式。
格物就是了解事物,认识事物;致知就是找出规律,发现本质;正心即端正心态,修正心智;诚意就是意念要诚实,做事要实事求是。
修身即把自己的身心修炼好,提高自身的境界和情操;齐家就是把家管理好,照看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和平天下这个不用讲太多,大家平时看电视或电影应该都已了解。
有了这八个步骤的人生理想模式,我们的人生就有了依托,也就由此找到了意义所在。
③强调礼义廉耻,孝悌忠信。
古人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意思就是说,礼义廉耻这四样东西是国家的四大支柱,是国家之根本。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讲究礼仪,仁义、廉洁,知道什么是可耻的,不应当做的,保有可耻心。
当然,古代也有人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实意思上基本一样。
这些都是中国人在经过社会实践及反面教材中总结和发展出来的,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