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突如其来地过问苏蕙参加了什么活动,苏蕙不但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反而心生警惕。她想起哥哥刚才的提示:“被告状了?”心里立刻产生了控制不住的抵触情绪。
苏蕙语气不大好地回答道:“爸爸,你想说什么就直截了当地说吧。”
苏醒愣了一下,没想到女儿会是这样的反应。他略一沉吟,想到女儿也许是不适应自己突如其来的关心。不得不说,苏醒还是很睿智,同时颇为了解苏蕙的心态的。
他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微笑着说:“爸爸就是想知道你最近参加了什么大型活动啊?你还在大会上发言的那种活动。”想想,又补充了一句:“我只是好奇我的女儿在忙些什么呢。”
苏醒坦诚地态度,赢得了苏蕙的好感和信任。她觉得哥哥是杞人忧天,根本不存在“告状”的事情,爸爸也不是来兴师问罪的。
第一次被父亲关心自己的活动,苏蕙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她尽量压抑着自己的兴奋,努力用平和的语气向苏醒详细介绍了自己最近参加的各种活动。
苏醒始终面带微笑,不时地点头,发出一些诸如:“嗯”、“哦”、“这样啊”的声音来鼓励苏蕙说下去。他同时也很惊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参加了这么多的社会活动。
苏蕙在父亲的鼓励下,兴致勃勃地说了一大通,说得有点口干舌燥了。苏醒笑眯眯地给女儿倒了一杯水,放在苏蕙面前。苏蕙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了大半杯。
苏醒面带思考的样子,轻声问:“蕙儿,你是在哪个活动中的发言被全市播放了?”
“什么?”苏蕙满脸懵懂,莫名其妙地看着苏醒问道:“爸爸你说啥?什么发言全市播放?我的发言吗?哪一个发言啊?”
苏醒看着女儿的表情,心里十分确定,这孩子真不知道自己的发言被全市播放了。他忽然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和女儿提这件事儿。本来事情已经过去了,女儿自己毫无知觉,也就算了。现在还必须做好引导才行。
苏醒变换了和女儿谈话的方向,不再纠结于苏蕙发言被广播的事情,而且和苏蕙详细讨论了她所参加的活动。苏醒耐心地引导苏蕙去思考参加每一项活动的意义,让她自己学会分辨必要和无谓,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苏蕙感觉得到,爸爸是和自己平等对话,心中十分欣喜。她真正地体会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她从内心钦佩自己的父亲,信赖和尊敬苏醒。
苏醒提醒苏蕙说:“蕙儿,别忘了你现在还只是个中学生,学习是你的首要任务。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才能积极参加。中学时代的学习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不能掉以轻心。”
苏蕙把苏醒的话听进耳朵里,记在心上了。她果真有意识地减少了一些无谓的活动,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回了学习上。这时候,苏蕙发现,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放松,已经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当初苏蕙从“戴帽子”的小学转入现在就读的中学时,直接进入了初中一年级。
因为当时的时局混乱,“戴帽子”的小学办中学教育毫无经验,也没有章法,课程的安排比较随性。数学教程是先教了代数,初一下学期才教平面几何。
苏蕙进入正轨中学之后,发现同学们已经学完了平面几何的课程,才开始学习代数。她不得不重新学了一遍代数,而完全没有机会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了。
在升入高中之初,两班合并成一班,苏蕙以绝对优势当了新班级的班长,另一个并到一起的班级原班长只能屈居副班长。有另一班的男同学不服气,曾经当面大声说:“她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好怎么了?等到学立体几何的时候,就让她好看!”
苏蕙面对公然的挑衅,满脸无动于衷,淡定平静,心里却掀起了波澜。她很诧异,刚刚认识不久的新同学,怎么知道自己的几何基础差?被人当面下战书,不拿出点真本事来,还真让人看笑话了!
那位公开挑衅苏蕙的男同学,可能完全没有想到,是他的一番话激起了苏蕙的斗志,激励她要多努力,保持一贯的学习成绩。
为此,苏蕙专门提出要担任数学课代表的要求。苏蕙当班长之后,就不再担任任何学科的课代表了。她主动提出要担任课代表,任课老师非常高兴,也十分赞同。苏蕙也多了一些和任课老师打交道的机会。
高中生苏蕙,在学校里已经是一个风云人物,几乎全校师生没有人不认识她。她进出老师办公室和进出自己班级教室一样行动自如,和老师们的交流也和与同学们的交流一样完全没有障碍。
苏蕙参加社会活动最频繁的时候,正是学校数学课教授立体几何的阶段。苏蕙终于感觉到了,自己竟然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困惑,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她安慰自己,这只是一时的个别现象,应该无伤大雅。
冷酷的生活现实给了苏蕙一个深刻的教训。
在一次阶段考试的前夕,苏蕙和往常一样,抱着全班同学的作业本,走进了老师们的办公室。那时候的办公室是以年级划分的,一个年级的老师们,不分学科,全部聚集在一个大办公室里面。
看见苏蕙走进了办公室,几个苏蕙班级的任课老师竟然先和她打招呼:“苏蕙来了。”、“苏蕙就把作业本收齐了?效率真高!”、“苏蕙当课代表,黄老师可省心了。”
苏蕙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她表情不变地一一回答着各位老师:“张老师,我来交班里的作业本的。”“李老师,是同学们配合得好。”“刘老师,黄老师为我们没有少操心呢。”
十几岁的女孩子,不算热情,却彬彬有礼的几句话,很好地抚慰了在运动中备受摧残的老师们的心。他们心满意足地继续埋头忙碌自己手中的事情了。
教立体几何的黄老师是整个办公室年纪最大的老教师。他戴着酒瓶底一般厚的超高度近视眼镜,一双不大的眼睛在厚厚的眼镜片后面,闪动着睿智的光芒。他不是C市本地人,却在C市生活了几十年。
黄老师说话带着一口浓重的江浙口音,低沉沙哑。因为年事已高,视力太差,他平时都是佝偻着身子,小心谨慎地一小步一小步走路。
但是,他一旦站在讲台上,就像换了个人一样,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嗓门又响又亮。在黄老师的课上想打瞌睡很不容易,因为他的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地不断袭击人的耳膜,根本让人平静不了。而且,超高度近视的他,忽然像装了雷达一样,稍有分心的人立刻就会被发现。以至于不少学生怀疑,黄老师到底是不是近视眼?
黄老师并不是像他的外表那样,是一个固执迂腐的老古板,相反,他有的时候说话妙趣横生。他的课堂上不能打瞌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可以把看似枯燥乏味的立体几何诠释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他曾经在课堂上,用浓重的乡音讲述了一个关于数字、音符和日常生活的幽默故事,令全班同学记忆深刻,令苏蕙几十年之后想起来,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黄老师的故事讲的是他老家,有一个老裁缝,带着一个名叫莱华的小姑娘,靠给别人缝制衣服度日。有一天,老裁缝忙不过来,就喊着小姑娘的名字,让她帮忙把棉线拿过来。一老一小的对话趣味横生。
老裁缝喊着:“24,12!”(用唱简谱的方式发音,就是:莱法,哆莱!)“莱华,拿来。”
小姑娘回答说:“512?”(嗦哆莱?”)“啥拿来?”
老裁缝说:“3712。”(咪西哆莱)“棉线拿来。”
小姑娘又问:“53712?”“啥棉线拿来?”
老裁缝说:“63712。”“蓝棉线拿来。”
小姑娘不耐烦地说:“412412。”“不拿来不拿来。”
老裁缝不高兴了,随口说:“41261。”“不拿来拉倒。”
黄老师的故事逗得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他却一本正经地告诉大家,这些阿拉伯数字构成的组合,仅仅是发音不同,意义就完全不同的。
苏蕙对黄老师很尊敬,但也像对其他所有的老师一样,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许是青春期女孩子的矜持作祟,也许是苏蕙性格中的淡漠使然,苏蕙很难和别人产生特别亲近的感情,尤其是面对师长们的时候。
黄老师示意苏蕙把作业本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同时用手扶了一下自己沉甸甸的眼镜,仔细打量了一下苏蕙的表情,然后有些小心地问道:“苏蕙,我可以给你提个意见吗?”
网友评论
https://www.jianshu.com/p/a9b480930d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