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三国历史
缘,不可言——小议汉末泥阳与富平的迁徙

缘,不可言——小议汉末泥阳与富平的迁徙

作者: ItzhakWoolf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08:54 被阅读16次

    1

           泥阳,是秦朝时设立的一个县,大概在今天的甘肃宁县(东汉时迁到正宁县)。泥阳地处大陆内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矿产较为丰富,此地主要矿源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汉末根本无法被人类开采使用。在现代,农林牧渔是此地的第一产业,但在古代不得而知,只知道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复杂,土质不能算肥沃,并没有记载其粮食收成状况特别突出的地方。

           “泥阳”二字已说明了,此地在泥水之“阳”面,水北为阳,水南为阴。西汉末王莽时期,把“泥阳”改为“泥阴”,东汉开国后又把名字改了回来。永和六年(公元141年),羌人攻北地、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在射姑山战败阵亡,三辅受到了叛军威胁,因此朝廷下令北地郡人口乔迁至左冯翊。因为直到魏黄初元年(220年)泥阳才被迁到祋祤,也就是现在的耀州区,所以文中的“泥阳民兵”应未经历迁徙。泥阳县中的“富平县民兵”本应该迁到高陵,但处于西北角的富平与东南角的泥阳本身就相隔千里,在去高陵的途中被叛军掳走或是逃散在此的居民也并非不可能存在。这也应该足以解释原泥阳县成为从富平往高陵迁徙路上中转站的原因。

    图一:王忠队行军

    2

           高陵有大部分处于泾渭河冲积平塬区,土壤为淤土,相对凉州的富平与泥阳更为肥沃,适合作物种植。虽说是远离故土,但新的地方更适合生存。人口一向都是汉末诸侯比拼“综合国力”且互相争夺的最重要一项因素,因为人口意味着劳动力。抛开当今我国庞大人口给我们的印象,汉末的中国真可谓地广人稀。但因战败而迁徙人口,实际上已是一种放弃国土的决策。公元185年崔烈花费五百万钱买到“司徒”一职,随即便提出“放弃凉州”的建议。若是这类建议如此富有争议,一个才通过买官当上三公的、还未立稳脚跟却要投机倒把的“肉食者”也不一定胆量上奏。以此推论,这种“割土以避祸”的思想就和“卖官鬻爵”一样,当时早就深深地种在了天子与朝中百官的心里,并非什么丧权辱国的政策。因此崔烈的建议有很大概率能够成功,是其个人获取天子信任的优选策略。然而,议郎傅燮在朝堂上便单独跳了出来,认为“提议放弃凉州的崔司徒该杀”,力主保凉州,并以大义教育了上上下下的官员。制定国策绝对不是开玩笑。傅燮今日朝堂上抱了必死的决心以捍卫国土,两年后他也以生命实践了自己的价值观。可惜傅燮186年才去凉州汉阳郡任职,并不在本小说所描述的年份内,没能对这样一位忠臣着墨,也是比较遗憾的。谨在此特别提及,对以傅燮为代表的爱国官员表示崇高敬意。

           燮对曰:“昔冒顿至逆也,樊哙为上将,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节,顾计当从与不耳,季布犹曰"哙可斩也。"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右;宗世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内为之骚动,陛下卧不安寝。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摘自《后汉书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3

           搜索“富平”,需要考证的也不少。现在的富平县,也就是习大大的祖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离汉朝“三迁”前的“富平”(今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相去七百公里左右。但也有学者参考《元和郡县志》卷三、《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与《庆阳府志》论述,根据西汉彭阳县、隋唐彭原县、唐朝宁州等地位置的推算,吴忠市处的“富平”是西汉时的方位,而东汉时迁移到了今庆阳市。如上文所说,公元141年北地郡羌叛横行,征西将军马贤在射姑山战死,射姑山刚好位于今庆阳一带,似乎也可以为此观点佐证。个人以为,若此时富平仍处于北地郡西北角上,很可能早先便为羌军占领。即便不占领,羌军也能在庆阳截断西北面百姓进入关中的道路,之后朝廷便无法将富平全县迁往高陵了。若此时无法迁向高陵,便与史实相矛盾。在汉灵帝中平十五年(公元185年)朝廷击退羌军之后,在高陵的富平人终于打算移回原址,但在回迁的过程中因为群雄并起、战乱不断,直到西晋建立时也没能回到公元141年前的原地,只好落户于今天的陕西富平县。从今富平县到今高陵区(即汉末的高陵)大概四十多分钟的车程,不算远。

    图二:富平三迁始末


    4

           公元194年李傕把持朝政,于泥阳、富平与高陵等地的所在,新划分了雍州地界。“雍州”在当时并非是一个新名词。先秦时代便有以甘肃的河西地区为核心、加上青海东北部以及宁夏部分这样的地域划分。汉初有十三州(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凉州、司隶)。汉武帝曾短暂地设立过雍州。公元194年的雍州包含了部分凉州和部分司隶,下辖九个郡。

    图三:雍州的设立

           经过多次迁徙与地域划分,泥阳现到了耀州区附近。耀州区属于陕西铜川市,从正宁县到耀州区,走G70福银高速,接近四个钟头。因此泥阳在汉末也算是位于两个行政区域之间的地方。现在若上网搜索“泥阳”,或许会出现“泥阳镇”的结果,但泥阳镇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在古泥阳的西南面。从古泥阳到今泥阳镇,开车要向先东南、再向西、后向南地走个“之”字形,经过约九个小时才能到,天差地远,毫无关联。

    图四:泥阳的迁徙

    5

           千百年来,泥阳、富平与高陵三地不停地靠拢着,最终到达了彼此之间不过百里的距离。三地的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现今又有多少人了解这其中的辛酸与感慨?只能望着覆盖着历史的厚积黄土,叹一句:缘,不可言。

    图五:今天的耀州区(泥阳)、富平县与高陵区(高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缘,不可言——小议汉末泥阳与富平的迁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eu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