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我思:《八佾篇》14吾从周

《论语》我思:《八佾篇》14吾从周

作者: 苦涩的答案 | 来源:发表于2021-08-20 10:25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参照夏和商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接受周代的。”

    【我思】

    孔子之前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由此可见,周朝的礼制是从夏、商二朝发展演变过来的。虽说儒家提倡复古,但也不是简单地认为越古老就是越好的,夏商周三代礼制对比之下,周朝礼乐制度显得更为“郁郁”(文采盛貌),所以孔子主动接受的是周代的礼乐制度。

    这其实就涉及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了。

    现在我们都提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讲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换言之,就是既不能全盘接受,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加以选择性删减,也不能全面否定,认定都是些古老过时的旧思想。前者主要集中在封建时代,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比如说清朝,为了得到正统的地位,清朝不断强化明朝以来的儒家思想,即使被舰炮打破了国门,也是抱着旧礼制、旧文化不松手,落后于时代发展,遭遇百年屈辱。后者主要集中在近代,由于亡国亡种的危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值一文。于是,从打倒孔家店开始,掀起了一股否定和打倒传统的思潮,转而全面接受外国的文化。

    私下以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路是对的,但目前仍改变不了国人文化失根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缺少一位大师,夸张点说就是圣人。

    遍观世界的宗教、学说,都需要有一整套理论作为人说服自己信服的理由。以儒家为例,儒家学派是有很多的,“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即在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派,出现了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以及乐正氏之儒。这些都是孔子学生传播孔学过程中形成的。韩非子曾总结说:“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到了宋朝,经历过五代十国的大动荡,文人又开始重建儒学体系,经历朱熹为代表的文人总结,又出现了理学(其实当时还有儒家的道学),因为理学的解释成了体系,哪怕朱熹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个伪君子,但却不影响理学成为主流。

    可悲的是,民国之后无大师。很多所谓专家、学者、大师,大多都是在幸存下来的“残羹冷炙”上体会下美味了,不管是思想的自由、个人的追求还是学术成果,都难以令人信服。思来想去,可能还是需要去学习一下马列主义,虽然现在爱学的人不多,但也是倡导的主流思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我思:《八佾篇》14吾从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nw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