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翔 书香联盟 2018-03-10
原 文
《论语八佾篇》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学记】:周朝在继承了夏、商两代礼仪文化的基础上做了很周全的完善,这也是孔子为什么一直非常拥护周礼的根本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条传承的脉络,那种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发展延续的文明之路。这就是历史文化演变的过程。【今译】:孔子说:“周朝延续了夏、商两个朝代的礼仪文化,越来越完备而精美,所以我遵从周朝。
中华文明与地球上其他的文明不同之处就在于此。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除中国外其他三个国家的文明早已断带,文字,语言完全中断了,中华文明并没有断,仍然一直在发展。甚至于历史上出现的几次重大的外族入侵,最终也被强大的文明给同化了,比如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其执政时间不过一百多年,但就是这一百多年,让一个强大的民族从此消失不见了踪影。再看后来的满族,建立的清朝,执政270多年,现在却很难找到满族相对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甚至连满族的一些姓氏都找不见了,被岁月和文明完全吸收,融合。这就是中华文明,她始终以独特而宽厚的胸怀吸收着各种文化的营养,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今日的中华文化正如当年孔子“从周”一样,延续着五千多年的岁月所沉淀下来的精华,不断向前发展。孕育了即将到来的新时代!
【感悟】:伟大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从来没有停息过,她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今日之文明与上古之文明一脉相承。学习《论语》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过好当下。
【注释】:夫子一生尊周,一生重周,不向外求,之所以如此者,正在于夫子具备高瞻而正确之历史眼光。更因周在于当世,若孔子于现代,必然不会如此尊周。历史、文明终不可复也。若复者,必复人心之善能也。夫子尊周,因周从夏、商之文明孵演而来,如此自不必头上安头者也。
周于二代演春秋
郁郁文哉子从周
五千文明千古流
自有后人相继逑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监,犹视也。二代指夏、殷。
郁郁:文之盛貌,历史演进,后因于前而益胜,礼乐日备,文物日富,故孔子美之。
孔子自称能言夏、殷二代之礼,又称周监于二代,而自所抉择则日从周。其于三代之礼,先后文质因革之详,必有其别择之所以然,惜今无得深求。
三代之礼,乃孔子博学好古之所得,乃孔子之温故。其曰“吾从周”则乃孔子之新知。
若空言义理,而于孔子以下历史演进之实迹,皆忽而不求,昧而不知,岂得为善读《论语》,善学孔子。
《论语讲要》:古注虽依《说文》以“有文章”解释郁郁,但三代礼文既以《周礼》最为完备,则郁郁二字自然包含礼的本质与条文,两者兼备,而相平衡。也就是文质彬彬之意。文与质平衡,无过,亦无不及,就是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所以孔子赞美《周礼》之后,即说:“吾从周”
《论语恒解》:圣人因时立法,不外乎中。周之尚文乃监二代而损益得中,对忠质言,则为文,春秋更增烦文,大失礼意,子故言我周监于二代。
《论语正义》: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备。
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礼三本经云:凡礼成于文,终于隆,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迭兴。周承二代,有至备之文,故天子美其文盛也。
《论语集注》:尹氏曰:“三代之礼至周大备,夫子美其文而从之。”
《论语点睛》:花发之盛,由于培根。礼乐之文本于至徳,至徳本于身而考于古,即是千圣心法,故“从周”,只是以心印心,又“从周”,即从夏商,即从太古也。
《论语义疏》:言以周世比视于夏、殷。则周家文章最善明大备也。周既极备,为教所须。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