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曲则全(一)
文/林海
做人做事莫心颓,智慧之门智慧回。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共相陪。
老子的人生哲学就是逃避与忍让吗?老子曰:曲则全。委曲求全,不就是忍让嘛?那么,老子果真是这个意思吗?
老子一定不这样认为,因为老子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没有发自内心的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不可能那么细微地体察自然,那么感性地认知生活,那么随性地顺应环境。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生活,对你来说是委屈,对他来说是快乐,这就是境界和格局的区别。
曲则全,曲,并不是委屈自己,而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存在状态。比如道路吧,都知道直线距离最近,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几条道路是笔直到头的?就像水那样,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非要取直,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适当地迂回一下呢,反而效率更高。这就是曲则全。
大到宇宙星系的形状和运行轨迹,小到微小的粒子,没有一件事物是完全由直线构成,恰恰相反,更多的是曲线。有时候看似笔直的东西其实也蕴含着很多曲线,比如高大的树木虽然笔直,但是树干是圆的,枝叶和根系也是曲线构成的。
曲则全,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多时候,有些话说的要委婉一些,太直了不仅不容易叫对方接受,还容易伤人伤感情。做事也需要讲究方法,急功近利往往适得其反,有一种做事的境界叫做曲径通幽。做人更要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懂得趋利避害,顺应大势,不能太过刚直,刚则易断,直则易弯,有一种做人的境界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不是教我们耍滑头吗?不是。老子的曲,既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更不是无原则的变通,曲,也要遵循规律,坚守底线,突破底线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就要通过枉来纠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这就是枉则直,直,不是对应弯曲的直,而是矫正的意思,也就是说有错就要改。
【七绝】道德经的曲则全(一)
文/林海
做人做事莫心颓,
智慧之门智慧回。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共相陪。
平水韵十灰
道德经的曲则全(二)
文/林海
低洼满水为何来?智慧之门智慧开。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共平台。
理论总是晦涩的,现实却是生动的,老子通过鲜活的例子讲述深奥的道理。老子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现象,解释似乎玄而又玄的道。老子曰:洼则盈,敝则新。只有低洼的地方,才能够充满水,这告诉我们做人只有谦卑和包容,才可以成长和进步;新老交替也是自然规律,新的终归有旧的时候,而旧的一定要更新,否则就要被淘汰。
舍得舍得,先舍后得,有舍才有得。凡事不能太贪,有时候看似得到的少,却能换个心安,而贪得无厌则会招致很多困扰。老子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他从这六种现象中看到的,是生活的辩证关系,或者叫事物的发展规律,天下大事,只有掌握了这个内在规律,所有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老子曰: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一,指的这个内在规律。一,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道的代名词,抱一,就是心向道,坚守道,不为外界干扰所迷惑,不为表面现象所蒙蔽,坚持把道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七绝】道德经的曲则全(二)
文/林海
低洼满水为何来?
智慧之门智慧开。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共平台。
平水韵十灰
道德经的四不
文/林海
做人四不可成人,智慧之门智慧真。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共归尘。
老子讲如何做人,关于做人,他讲了四不。
一,不自见,自见,就是自我表现,你看那些喜欢不自量力爱出风头的人,其实是没有自知之明,以至于搞得当场出丑,丢人现眼,只有量力而行,顺势而为,才算是明智之举,老子曰:不自见,故明。
二,不自是,自是,就是自以为是,比自我表现尤甚,总是摆出一副永远正确的样子,对别人居高临下,大家对这种人最看不起。只有谦虚谨慎,才能获得人们的赞同,老子曰:不自是,故彰。
三,不自伐,自伐,就是自我表扬,做什么事还没怎么样呢就到处表功讨赏,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称,你做的怎么样,大家自有一个评判,功劳不是用嘴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老子曰:不自伐,故有功。
四,不自矜,矜,既有自尊自大的意思,还有拘谨小心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卑不亢,过于自尊自大和过于拘谨小心,都不能长久。老子曰:不自矜,故长。
【七绝】道德经的四不
文/林海
做人四不可成人,
智慧之门智慧真。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共归尘。
平水韵十一真
道德经的抱一
文/林海
争来争去怎成君?智慧之门智慧闻。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不离分。
老子用六种生活现象,再从四种行为方式,说明了一个道理,也就是抱一的一。一,到底是什么呢?一,就是不争,六种现象是不争的结果,四个不其实说的也是不争。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有的人,总是抱怨别人和自己过不去,是别人和你争吗?错了,是你和别人争。你不和别人争,谁还和你争?
日月运行,四时变化,万物存亡,哪一个不是按照自然规律而发生和变化,哪一个又是争出来的呢?惟有人心这个怪物,常以私心妄念,想入非非,动辄争名争利,争高争低,争的寝食难安,甚至头破血流。
天下大道的运行,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各安其身,各不相扰,核心就是不争。一旦相争就会不守其位,难安其身,天下就乱套。不争,如果能够做到,那就真正悟到了人生真谛,进而回归到人生正道了。老子曰: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七绝】道德经的抱一
文/林海
争来争去怎成君?
智慧之门智慧闻。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不离分。
平水韵十二文
大音希声
文/林海
飘风骤雨任由喧,智慧之门智慧言。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本同源。
在道德经里,老子通过大量来自自然的启示,为我们讲述人生的道理。老子的无为思想,也是来自于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自然孕育万物,但是从不干预万物的生长,也从不因为孕育万物而居功自傲;而万物效法自然,按照自然的安排自生自灭,无论生命的长与短、强与弱、大与小,从生到死的规律都是一样的。改变不了就要面对,就要接受,就要适应,就要融入。
大自然的常态是什么?是疾风骤雨吗?肯定不是。所以,老子说再大的风也不可能刮一个早上,再大的雨也不可能下一天。他想告诉我们,这种非常态的事情,虽然是天地自然造成的,但是连天地自然都不可能长久保持这种非常态的状态,何况我们人呢?老子曰: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那么,我们人的常态是什么?每个人生下来原本并不会说话,说话是后天学会的。所以说按照老子的启示,我们应该向天地自然学习,那就是少说话,甚至不说话,而是通过行为让别人感受,这就是希言自然。什么叫希?老子曰:听之不闻,名曰希。不是没有声音,是你听不到。为什么听不到?因为你只注重了具象的声音,而真正的声音不是用耳朵听的,是用心去感受。所以,老子又曰:大音希声,大音,不是大的声音,而是最高境界的声音,比如大德,那是说高尚的品德;而对老子来说,真正的有为,就是无为。
【七绝】道德经的大音稀声
文/林海
飘风骤雨任由喧,
智慧之门智慧言。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本同源。
平水韵十三元
希言自然
文/林海
自然规则互相尊,智慧之门智慧魂。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本同根。
老子的希言自然,是说给谁听的呢?道德经里明显是说给君主听的,因为我们自古以来,总是把当权者比做天地,君主那就是天子。
老子的意思,作为君主,最好的办法就是少说话,少发号施令,即便是发号施令,也要遵从自然,也就是遵从民心,否则就是瞎指挥。更不要为所欲为,动不动就发雷霆之怒。天地厉害吧,狂风骤雨还不能持久呢。更何况,权威不是靠发脾气发来的,老子曰:信不足,焉有不信。当权者不讲信用,凭什么叫老百姓信服你?
老子曰: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大家追求一样,得到的就一样。大家都追求道,那就是同道,都追求德,那就是同德,而都不重视道和德呢?那就一起失,失,失去,是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你亲近道,追求道,道就亲近你,属于你。你不追求道,亲近道,道也会远离你。,道是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真理。老子曰:故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失,道亦失之。
【七绝】道德经的稀言自然
文/林海
自然规则互相尊,
智慧之门智慧魂。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本同根。
平水韵十三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