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蒋坤元老师的文,我想起,自己家的俩孩子曾养过蚕,我还是从那时起才认得桑叶,尔后认识桑树的。
每每看到有写桑葚的文章,我便想起那一颗颗玛瑙般深沉透亮、肉厚汁甜清爽的桑葚流口水。
而我们这里几乎没有新鲜桑葚吃。
喜欢吃新鲜桑葚的我,只能网上购买,但历经路途奔波,到手时已不那么鲜美可口了,便习惯于泡干桑葚泡水喝。
记得我孩子那校门口的小贩不知道从那里得来蚕宝宝出售,诱得每个孩子都会养十几条,刚开始小贩会给孩子一点桑叶,但蚕宝宝必须吃当天采的。
孩子们刚得到蚕宝宝时,脸上洋溢着无比的热情与欢喜,那是孩子对小生命的新奇和爱心。
我应予以支持和关爱!不忍心孩子没有桑叶喂养蚕宝宝而恐慌,我不得不四处寻找那稀有的桑叶。
我们这里的桑树实在难找,就算找到桑树,那也只是一棵被别人打劫得只剩下一点儿残枝败叶、孤苦伶仃地立在风中的桑树……
因桑叶的奇缺,蚕宝宝大多会过早地夭折,孩子们养蚕宝宝的欲望因此被削薄,而卖蚕宝宝的人早已去了别的地方继续出售蚕宝宝。
到第二年的初夏时,孩子们还是会“重蹈覆辙”,还是会买蚕宝宝,还是想看看蚕宝宝是如何结茧的,还是会被饿……
2.
真羡慕蒋老师可以找到桑树,可以养上千只蚕宝宝。
就算是“偷”得的桑叶也好呀!起码不会如我这般于心不忍却又无可奈何!!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啊!每每想起,该是多么的回味无穷!
何况,蒋老师有一只神笔!他写了好几篇关于桑树的散文。
今天,我细细品读《有一棵桑树》,这篇文的体裁是一叙事的散文,活泼风趣、婉丽清新,耐人寻味!
他的散文、散文诗,自有自己的风格!
因为桑树的叶子与一般的叶子不一样,究竟哪里不一样,我说不出所以然,但蚕会告诉你,蚕只吃桑叶……
看似多余的一句“桑树的叶子与一般的叶子不一样”,却是为下一句的“蚕只吃桑叶”做好了铺垫,以加强了“蚕只认桑叶”的语言效果的表达,让读者记忆深刻。
3.
蒋老师的散文、散文诗。总是短小精悍,呈现给读者的画面的层次感丰富、活跃而清晰。
你看下文,阳澄湖旁,一厂房、一花农、一桑树,还有“我”,置于一幅素淡清简的水墨画里。
此时的“我”,内心是谧静祥和的,不然,何来的心境寻问桑树的来由呢?
何来的雅趣相信那桑树是小鸟衔来的种子,有缘落于此出尘埃,生根发芽成树。
既然有缘便留下,留下的是那缕思绪么?
他想起了那首散文诗《我是你的伞》。
这首初恋时的“桑葚雨”,是那么的青涩朦胧、清新美妙。
这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有淡淡的清香、甜美的味道很梦幻般的印记——那张红扑扑的像桑葚一样的小脸蛋。
这首散文诗,又是一首被岁月风干了眷恋,却不能被岁月风干美好的歌!
初恋是初开的花,残忍而默默的离开……
她的名字叫“小芳”吗?我不知道,只知道老师曾写过一篇散文《爬树》,文里写了一个叫小芳的姑娘。
其文中有一段话非常美!非常耐人寻味哟!被我记住了!
……小芳爬树的身影像一幅纯真的画飘荡在我的眼前,荡起让你一读就懂又永远只懂得一点的美学。
蒋老师的文章布局如此严谨、构思巧妙自然,语言简朴含蓄、意味深长!
4.
老师的文字纯朴自然、妙不可言!场面描写清新而有情趣!人物特征形象逼真!真是栩栩如生,跃于纸上!
你看,他呈现给读者又一生动而多层次感的画面:
很多嫩嫩的小蚕、老桑树上的老桑叶、一老头手持鱼叉、乘一艘小船釆桑叶,或是藏起老头的鱼叉、跃身一跳、偷得桑叶、逃之夭夭的敏捷少年……
那机智过人的少年就是蒋坤元老师!那是一个爱蚕宝宝而不顾一切的英雄少年呢!
儿子晴谷小时候也喜欢养蚕,蒋老师竟然于无锡送货的路上替儿子采桑叶,他的一句:
这真是天降惊喜啊。
又一句:
那时候,一棵桑树,就是我眼里最喜欢的呀!
他的文字如此洗练老道,把一个爱子心切的慈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真可谓是情感自然流露,水到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