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加教育研究院寒菊互加计划在甘肃
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道”

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道”

作者: 互加计划_陈嘉谊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01:29 被阅读593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强调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从党的十九大开始,我国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副部长杜占元也表示说,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在规模化教育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到处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前端的上海,去感受一下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感。

眼前这一副副画作,小作者大多都是在偏远山区,那里师资力量匮乏,很多学校和教学点,只能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语文数学知识。让孩子画出美丽的作品,对艺术课程短缺的他们来说,一度是不可能的任务。而直到“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出现,这种困境开始改变,大城市优质的艺术课,经过互联网传递,让这些山里娃们看到了山外的色彩,学习绘画技能。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一个小小的手机就打通了整个世界。”

2018年9月14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直播“奋进新时代 教育新华章”走进沪江互+计划,教育信息化2.0开启智能学习时代的新征程,通过教育信息化让同在蓝天下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用互联网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

中国教育电视台:奋进新时代 教育新华章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俨然已成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逐渐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友群教授在《“十三五”贫困县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研究》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推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找准模式、找对策略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也会步入快车道,教育发展的‘弯道超车’亦会随之而来。

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主要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任友群教授提出如下四点:

第一,是观念上的转变。

第二,要满足学校老师开展教研师训、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

第三,要为暂时无法撤并的教学点提供教学资源。

第四,要鼓励推进日常教学和管理信息化。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逐渐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特定历史条件下脱贫攻坚中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对教育扶贫的对象、目标、项目、过程、评估等进行精细化操作,最终促成通过教育推动脱贫目标的达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信息化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互联网+教育的精准扶贫思考》

2018年4月25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这对“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为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搭建“快车道”、缓解教育数字鸿沟的问题,如何基于“互联网+”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缓解乡村教师资源结构性短缺的难题,这是教育信息化有能力为乡村教育开拓的新空间。

基于数年来教育信息化在“三通”上的投入与成效,当前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应当具有以下三个“优先”:

优先资源有效使用,着重乡村教师应用能力

据教育部《2017年12月教育信息化工作月报》“三通工程”进展数据显示:“截至4季度末,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92.1%学校实现网络接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303万间,86.7%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62.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随着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投入,乡村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已逐步可观,与之对应的则是仍需提升的使用率,改变乡村教育信息化中“硬件本位”的思路。

面对中国乡村教育仍存在的10.8万所百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我们如何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雨露滋润禾苗壮,互加课堂来帮忙”,“运用同步课堂方式让美丽课堂落户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这些地方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在美丽课堂里,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被激发,聪明才智被启迪,就像干渴的禾苗期待被雨露滋润一样”,这是甘肃省教育厅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重点阐述了“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的意义。

甘肃省教育厅-孩子们有了“美丽课堂”

“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是国家工信部信管局、康保县工信局、教育局联合沪江"互+计划"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网络扶智工程 ”,积极推进互加计划美丽乡村公益课程,开启双师网络课堂新模式。

开学典礼结束后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总结发言。强调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一方面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学生们获取知识和技能渠道更广泛,另一方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二号卜乡中心小学、城关小学为试点,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学校,从而在全县其他学校推开联网加教育模式。借力互联网因地制宜,打造适合康保地区的特色课程,组建自己的助学团队,旨在培养全能教师。网络上双师课堂打开了教育新思路,推动整个康保教育教育信息化2.0进程。

——绿色康保《二号卜乡中心小学举行互加计划多彩童年开学典礼》

“双师”的意义尤其重要。双师课堂链接线上与线下,打通学校地区之间的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破解乡村学校教师不足、课程匮乏、教学缺乏活力的难题,让每一个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乡村教育变革的力量。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为基于双师课堂模式下的实时直播授课,对线下教师的助学要求较高。只有线下助学教师全程配合,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答疑、展示、分享等,才能保证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河北康保二号卜乡中心小学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

村小教学点虽面临着一系列的短板,但也具备了城镇学生所没有的优势,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也有资源和合理引入外部资源来实现学校变革发展之需要,村小教学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能更加突出,教育目标就能更加集中,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教学方式就能更加明确,教育教学实效就会大幅度提升,一个个“小而美”的乡村教学点学校就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一张张融合课表打破了学校围墙的界限,以网络双师课堂链接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将美丽乡村纳入学期教学计划,新学期孩子们有了专业的美术、音乐、科学、阅读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教育信息化2.0提出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村小教学点的课堂正迎来令人振奋的神奇改变。

优先乡村教育造血,用好自有资源因地制宜

乡村教育并非“没有资源”,而是“资源薄弱”,这意味着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乡村学校同样可以成为“资源的输出者”,自有资源的因地制宜是乡村教育“造血式扶贫”的关键。甘肃省副省长张世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代表甘肃省委、省政府介绍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做法:“统筹利用覆盖全省的数字教育资源,通过‘阳光课堂’教学分享模式,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 

从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学区“中心校带教学点”起步的“阳光课堂”,至上个学期覆盖周边宁远学区、杏园学区、团结学区等数十所乡村学校及教学点,成立“共享阳光课堂联盟”,迄今累计由村小的学科教师直播授课超过400节,有效地解决了乡村学校音乐、美术和心理健康等课程开齐开足的问题。从本学期开始,“阳光课堂”走出安定区,定西市通渭县、平凉市静宁县加入其中,并由当地名师授课,将通渭书法、静宁科学纳入“阳光课堂”大课表,真正实现乡村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甘肃省教育厅王海燕厅长指出:“乡村的孩子既要一个不能少,又要一个不掉队,才能真正实现总书记要求的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对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对农村学校“在提速降费、网络建设方面给予特别照顾”的要求,来自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学校校长邵锦堂对记者说,“太好了!太好了!”他介绍说,他所在的学校建立了“阳光课堂联盟”,辐射了周围4个学区的22所学校,通过互联网,能够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但因为受带宽影响,目前的网络课堂多少有点卡顿。如果能进一步提速降费,未来课堂视频会更加流畅,交流互动会更加便捷,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外面的精彩世界将更多的呈现在他们面前。

——甘肃教育《甘肃省教育系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丨新时代@教育》

甘肃省教育厅:补齐短板的李家堡学区“阳光课堂

可以看到的是,“阳光课堂”正以模式化成果向其他地区辐射、复制。本学期,梧州市长洲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互联网+教育”计划,辖区内的各学校有了“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及“长洲区乡镇学校网络课程”后,乡镇学校缺乏音体美等课程教师的难题得以解决。不仅如此,长洲区的“互+网师”逐步成熟起来,不仅通过CCtalk为辖区内乡村学校孩子共享直播课程,并向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直播、让更多乡村孩子受益。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网络教育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党和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助推网络教育更好地发挥共享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终身学习的作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有近12.7万所,占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7%,不足10人的乡村校点达3.39万个。生源不足、师资匮乏、办学条件差、升学率低是小规模学校普遍面临的困境。而网络教育,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在许多地区,发展网络教育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央网信办“中国网信网”在《网络强国新时代 网络教育织成“共享圈”》)

优先乡村教师成长,实现教育社群持续发展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师。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社群化教师成长,乡村教师已经不再是孤岛式的群体,而是有能力聚集更多资源的链接者,由这个群体正在实践着一场意义深远的“互联网+教师教育”的创新行动,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教育的推动者、变革者,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事实上,乡村教师已经成为时代的主角。

这里的关键词是“社群”。传统地,无论是在线或是线下教师培训,尽管师训资源顶尖,被培训者依旧是“寻找知识的个体”。若我们以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中各个站点相互连接的形式)类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是星型拓扑(传输效率高但线路利用率低),社群化的教师培训是网状拓扑(结构复杂但可靠性高),与计算机网络结构类似的是,社群化的教师培训结构复杂、维护困难,而一旦形成体系,多端联通、灵活可靠。过去教师培训仅形成了学生与讲师之间的短暂链接,而现在,亟需建立“学生-学生”、“学生-讲师”甚至“讲师-讲师”之间的长效闭环。

青椒计划(“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即向着这个闭环持续发展。自2017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曾宪梓楼启动以来,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沪江互+计划、21世纪教育研究院、西部阳光基金会、洋葱数学、爱学堂等20多家单位联合发起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为全国乡村教师提供了免费高质量的培训系列课程,链接了全国19个省份、70个区县,共有34071名教师报名参与培训、覆盖全国4489所学校、累计开设专业课程30讲(北师大教授专题讲座21次)、师德课程32讲、完成分科教学研修144讲、累计170位导师在线授课、产生的课程累计时长20000分钟、课程参与过百万人次。

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参与2018-2019学年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

这是一次跨界合作的重大创新,中国乡村教师首次通过网络实现大规模社群化学习,带给偏远乡村(特别是乡村青年教师)一次全新的学习成长机会,实现了足不出户,免费共享优质资源的全新教育扶贫、扶智新模式,在国务院参事汤敏先生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大力推进下,青椒计划在全社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力,开辟了中国乡村教师互联网教育的新格局,同时也成为教育扶贫的重要途径。

很难相信,如此大规模的乡村教师培训,通过互联网社群化的学习模式,充分激活了乡村教师的参与热情,除了200多节丰富的课程可供选择,全年还开展了10多次大规模的社群活动,九宫格生命故事、感恩蓝丝带、气球宝贝、开启行动历等多彩的活动让乡村教师与学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从曾经的被动学习者到主动参与、积极分享者,这些变化让乡村教师跨越地域、年龄、职称、学历的边界,在社群中学习、分享,积极主动拥抱变化。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与沪江互+计划战略合作签约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网络扶智、教育扶贫,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与沪江互+计划签订“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基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基于“互联网+”提供专业、精准的教育扶智支持项目,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共同打造具有示范性与引领性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闫寒冰院长表示:“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互联网+”建立优质课程的共享机制,促进全国村小教学点系统地、持续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助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

今年6月至8月,在教育部教师司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沪江教育的支持下,治多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的439名教师报名参加了为期8周的“青椒计划”网络培训(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这是治多县教师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员参加网络培训。一张课表、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为全县缺少优质课程、缺少优秀师资、缺少优质资源等教育事业发展瓶颈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让治多教育更美好!

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今年4 月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强调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治多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最大民生”,认真落实《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抢抓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新机遇,以高质量的教育精准扶贫直击教育本源,着力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新篇章。

——治多宣传《“互联网+教育”让治多教育更美好》

2018年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通过“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通过集合影响力,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集政府、企业、基金会、公益组织、学校教师等一体,从关注外部硬件变化到创造扶贫扶智新生态,为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社群化学习新路,同时通过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表直接为偏远教学点送去丰富的在线课程,让乡村学校的课程资源缺乏、教师配置不足等难题都得到根本的解决。我们正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可复制的教育扶智新模式,这是一次全民参与的扶贫大行动,也是时代赋予乡村教师的新的力量。

在“小狮子计划”颁奖典礼的现场,34位获奖乡村教师代表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在首届“小狮子计划”的获奖教师中,无论是最年轻的、生于96年的彭超奇老师,还是最年长的、60岁的车敏荣老师,无论是怀揣着教育梦想从高校毕业、选择离开城市返回乡村,还是扎根乡村数十年、坚定地支持着一方教育的发展,他们是340万乡村教师的缩影,点亮无数乡村孩子的未来。“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乡村教师承担着乡村教育底部攻坚的时代重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土左旗400苏雪:有深度和温度的文章👍
  • 马正文:互加计划既修了路,又造了车。这路又是快速通道,而这车又能承载着数以万计的乡村教师来往乡村教育美好的明天。
  • N1124王双凤:陈老师的写作功底如此深厚,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因您和您们的团队而幸福地踏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开心远航看世界。
  • 青椒编辑冯平:一个很高度的论述,许多是新的认识。综合又专业的思考,让人百读不厌!

本文标题: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if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