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里场景的转换
文/寻虎
意象里场景必须得转换,即便是一个场景,它也会换视角
比如天色变化了,场景变了,其实也是场景转换。
这在精神里,是一种规律。
精神就是这么个特点,它要幻化,要展开,它不会静止。
所以朱光潜说的孤立绝缘的意象,那是过于简单化了,僵化的意象。
就拿一幅画,郑板桥的竹子图,它的意象也是在展开,在构图中是有变化的
图画并不是照片
我们看图画的明暗,色彩等等变化,也是意象的一种展开,画家是这样起伏的。
并不是画家一种感觉做出一幅画
是的,胸中之竹也不是僵死的,而是动态的,心潮澎湃嘛。
书法更明显
气韵是有变化的,笔锋是变化的。
不是一味狂放,也不是一味工整,是有变化的,这就是展开。
所以说孤立绝缘的意象,不是这样的。
评论画作说画活了,意思不仅仅是形象活了,而是有了生命力,不能展开,是不能活的。
好作品,我们二次阅读多从意象角度看,就能读到味道读到语言的魅力,吸收营养。
否则不明觉厉,营养吸收很少。
姿势正确,吸收就比较好比较快。
附:
米兰昆德拉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赫拉巴尔的作品大多描写普通、平凡、默默无闻、被抛弃在“时代垃圾堆上的人”。他对这些底层人物寄予同情与爱怜,并且融入他们的生活,发现他们心灵深处的美。他的小说是最具捷克味的作品。赫拉巴尔说:“最大的英雄是那个每天上班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是我在钢铁厂和其他工作地点认识的人,是那些在社会的垃圾堆上而没有掉进混乱与惊慌的人,是意识到失败就是胜利的开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