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解读意象“镜”。①相思、闺怨。镜子作为女性梳妆台上的必备日常生活物件之一,在同一类题材的古诗词中出现的情景是十分相似的。镜子前面的女主人公百无聊赖,对镜哀怨,只因心上人不在身边,连梳洗打扮也提不起兴致,看着眼看着镜中的自己,担忧容颜老去、韶华不再,期盼能与所爱之人早日团聚、长相厮守。②时光虚度、壮志未酬。同是一面镜子,抒情主人公由女性变为男性,表现的情感也随之而变。陆游的《书愤》可以说是镜子这一意向内涵的代表作品。宋孝宗淳熙十三年,61岁的陆游已被罢官六年之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他看到镜中的自己两鬓斑白、垂垂老矣,慨叹收复失地的壮志已然成空。诗人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让人读来为之心痛。对所有胸怀大志的人而言,时间都是最宝贵的资本,陆游、辛弃疾、曹操,无一不感慨时不我待,无一不有一种时光虚度的悲愤和惋惜,也无一不有一种毕生梦想来不及实现的心急如焚。那种巨大的无奈、痛心和绝望,是我们常人所难以感同身受的。

6.解读意象“雁”。①鸿雁传书,寄托思念。俗话云,“鱼雁传书”,又云“雁足系书”。《苏武传》中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人们借鸿雁传书,向远方的人们带去问候、牵挂和思念。②漂泊羁旅。大雁,南来北往,往返于南北之间,那南去的大雁仿佛一个个漂泊羁旅的游子,在外奔波,日夜兼程。他多想回到家乡,回到故土,见到亲人,却不得不客居他乡。大雁虽会南去,但也终会北回,然而诗人却多年有家不得归,思人不得见,内心凄苦伤痛,不言而喻。③孤独无依。失群的大雁孤独无依,就像不被理解、不被重用的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一种“无人会,登临意”的苦闷,是一种“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不甘,是一种“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凄苦。



7.解读意象“菊”。①伤感寂寞。菊,放于秋季,这一季节的萧瑟和肃杀使诗人内心的悲凉又加重了一层。诗人眼中有着细瘦花瓣的菊,仿佛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诗人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伤感一览无余,睹物感怀。菊便渐渐地成为了诗词中代表感伤的典型意象。②超凡脱俗。菊,“花中四君子”之一。不与百花争春的特点,使它成为了萧瑟秋风中的一抹明亮。看到菊花的诗人或是正受排挤,或是正处低谷,抑或厌倦官场,不禁想到,既然暂无自己的容身之处,不如潇洒转身离开,投身于更广阔的自然之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不也美哉。换一个生活环境,换一种生存方式,换一项生命期许,另辟蹊径,让生命遇到柳暗花明般的惊喜。自从被陶渊明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了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灵性。③高洁坚忍。歌曲《暗香》起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大多数花儿会如歌词那样,凋谢之后,花瓣随风而逝,落入泥土,但菊花始终团于枝头。那样的倔强,那样的坚韧,也那样的高洁,坚守着自己的一份骄傲,以傲立枝头的姿态,向世间一切的人和事,宣告着自己的立场和选择,真可谓“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8.解读意象“杜鹃”。杜鹃,又名子鹃、子规,俗称布谷。杜鹃鸟张口啼叫时口腔内部呈红色,古人便误认为它因啼叫而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放之际。人们见杜鹃花如此鲜红,便将这种颜色称为杜鹃啼的血。望帝啼鹃,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说望帝是蜀地的国君,名叫杜宇,后来他禅位隐退,不幸国亡身死,死后化而为鸟,于暮春之时啼哭,其声哀怨凄苦,名为杜鹃。由于以上两层意蕴,因此古典诗词中的杜鹃这一意象,总是与悲苦之事有所关联,全诗也大多为悲伤的感情基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9.解读意象“风”。①急风——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凄冷的内心。急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又一常见意象,急写出了风大、凛冽的特点,但又比大而凛冽的风来的猛、来的有力、来得突然。一阵急风而过,整个天地便呈现出一派凄清、萧索的气象,立于天地之间的诗人显得那样的孤独、渺小、无助和凄苦。这一阵风不仅吹到了诗人身上,更吹到了诗人心里,让诗人的内心更为凄凉、凄冷、惨淡。②春风——万物复苏,生的希望。春风温暖、轻柔,清风徐来,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它唤醒了冬眠的柳树,融化了小河的坚冰,吹开了杏树的花苞,也拂过人们欢笑的脸庞。它播撒了生的种子,点燃了生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