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24岁已经到了,25岁还会远吗?
今天终于开始做一直许诺自己的生日蛋糕,材料提前很久都已经备好,制作视频也早已看了好多遍。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和想像当中的差别很大。
我做的是芒果慕斯蛋糕,底层是饼干屑,第二、三层是拌奶油的芒果泥,两层之间加了一些块状芒果果肉,顶层是芒果泥镜面和芒果块。这是理想的状态。
整个制作蛋糕的过程特别像24岁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慌张。
黄油加多了,不得不一直往里添饼干屑,就像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一样;机器不给力,视频中用自动搅拌器打奶油和芒果泥,我只有半自动的搅拌器,一度无法进行下去;芒果买少了,铺完一层便不够了,结果是第三层换了苹果泥。很多可以同时进行的工作却一项一项做,占线拖沓。
总之,整个制作过程特别慌乱。无论是时间管理的能力,还是缺乏预判的能力都使得我最后的蛋糕有很多缺憾。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实习工作中,我的领导说我:你对于事情的预先判断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当时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记住了。
现在想想,其实就是说你需要对工作整体有一个判断,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哪些步骤?阻碍工作进展有哪些因素?每个步骤花多长时间?什么工作是可以同时进展的?而不是想到一步做一步,只有所有问题全都弄清楚后,再开始实施,便不会显得慌张。
慌张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慌张是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慌张是因为我们还年轻。

24岁的我们步入社会就像第一次尝试做蛋糕,会做不好,会犯错,经常丢三落四,不会时间管理,但谁的24岁又不是这样的呢?
24岁的李白还在老家巴蜀混吃混喝,没事写写诗歌;
24岁的林肯向朋友借钱经商,同年底破产;
24岁的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担任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
24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24岁的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
24岁的柳传志在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
24岁的李彦宏在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24岁是最迷茫的时候,也是成就的自我的起点。
鲁迅24岁时,在日本仙台医专看了一个幻灯片,当下弃医从文,要医治人们的灵魂;
比尔在24岁已经给美国创造了十四个就业机会;
24岁的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担任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2年后,爱因斯坦26岁的时候就发表了经典中的经典-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论;
24岁的小贝与队友一起帮助曼联队成为“三冠王”,贝克汉姆用实际行动洗刷了自己在98年世界杯上的耻辱。
名人们的24岁尚且如此慌张,我们又何必担忧呢?
看到95后的孩子已经小有成就,我们还一无所成时,我们会慌张;
看到90年的哥哥姐姐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们还没有男/女票时,我们会慌张;
看到那些比我们优秀却还在努力的人,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早起时,我们会慌张;
看到那些比我们家境富裕却还拼命挣钱的人,我们还在啃老时,我们会慌张;
我们想要的太多,做的却又太少,只羡慕别人拥有的一切,却不问背后的努力与辛酸。
面对不清不楚的未来。我们会迷茫,会不知所措,我们想努力,却在犹豫努力的结果。
我们向别人学习却又做不到别人那样的坚持,在纠结犹豫中时间一点点地逝去。
24岁已经到了,25岁还会远吗?
意识到来不及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迷茫中摸索前行,不断试错,不断尝试,不懈努力,未来终究会告诉我们哪一条路才是最适合我们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尽管未来是迷茫的,但是我们不慌张。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无尾熊不吃桉树叶 / 文
重新日更第11天
关注我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