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哲思散文
为什么说六祖大师认为,就不该给学生分出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为什么说六祖大师认为,就不该给学生分出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作者: 今思迟 | 来源:发表于2020-11-15 06:36 被阅读0次

    《大学》中有记录: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如果你的孩子、学生读到这里卡壳了,问你: “有所忿懥(愤怒、愤恨)好乐,则不得其正”,是什么意思? 你将如何回答?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问题,王阳明是这样子回答他的学生守衡的:

    “做学问的功夫有浅有深,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不着实用功去让自己喜欢善的、讨厌恶的,如果没有一颗好善恶恶的心,怎么能够做到为善去恶呢?但是,心的本体本来无一物,一旦着意去喜欢善的、讨厌恶的,便又多了一分偏见,便不是心体的开阔公正了。《尚书》说:‘不要凭自己的好恶去做事。’这才是本体。所以说,有所忿懥好乐,就不得其正。正心,只是在诚意的功夫中,无分别心地去体会自己的心体,使自己的心体像镜子一样空明,像秤一样平衡。”

    王阳明的回答里,就活用到了六祖慧能的偈子。

    《六祖坛经》记载,禅宗五祖为寻接班人,令座下弟子作偈,以考察其心中见解之高低,大弟子神秀作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在做苦工的慧能则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认为慧能的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直达般若大空性之本源,便把衣钵传给了他。

    同时,五祖对神秀也没有否定,神秀只是还在路上,而慧能已臻化境。

    作为境界的对比,确实是神秀不及慧能。但我们普通人的修行,还是需要像神秀一样开始的,你需要有所凭借,就像我们在游泳池游泳,精疲力尽想爬上来,这个时候有个扶手抓着,就省力多了。如果还没有上岸,一味在水里畅想上岸了的美好,谁没有这个想象力啊?但是你需要先有一个达到的能力,这更重要。

    比想象力,慧能胜,比实践力,却是神秀靠谱!

    虽然是这样说,王阳明还是将话锋一转,说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分别心太强,过于固执事物的好坏,甚至还在未了解事物之前就对其贴标签了,说它是好的是坏的,好的就保持或争取得到,坏的就时时勤拂拭。要知道,只有万能的上帝才能事先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普通人做不到,我们在分别事物的好坏,就可能错将好坏弄反了,那么以后的学习只是南榬北辙。

    所以我们不如谦逊一些,把自己放下,即“本来无一物”(连我都什么都不是),不要老是觉得“有人要害朕”,时时勤拂拭只是被害妄想症,老虎要来吃我,可能我就该是老虎的食物呢,自执太甚,往往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神秀的有物与慧能的无物之辩,就这样有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过程,但不同的人,处在不同阶段的人,有不同的认同,即有时候我觉得神秀对,有时候我觉得慧能对,都是正常的。

    所不同的是,神秀会认为你必须总认为我对,而慧能可以接受你有时候认为我对、有时候认为我不对、甚至总是认为我不对(“本来无一物”嘛)——那么,这两者谁更高明,不就很明显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六祖大师认为,就不该给学生分出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ng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