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父亲抢救洋风车的事迹上了《吴县报》,小时候我见过那一张报纸的,那是一篇人物通讯,整个一个版面,还有父亲的几张照片。就这样,父亲被上级发现了,觉得他是一个基层干部的培养对象,所以选拔父亲到吴县师范读书。
父亲曾经上过两年私塾,他会背三字经,还写得一手毛笔字,所以上级选拔他去读书,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讲道理的倒是我的母亲。
母亲听村庄里的人说,你男人到外面读书,以后就不回到渭塘工作了,很可能他在外面会找其他女人的。母亲信以为真,所以她在父亲面前哭闹不止,总之不答应父亲去外面读书。
祖母却十分开明,她对母亲说:“托共产党的福,荣根才有机会去读书,解放前这是想也想不到的。”
母亲说:“以后他读书出来后,到别的公社工作怎么办?”
祖母说:“这个好办,荣根到哪里,你就跟他到哪里,我也跟他到哪里?如果他不要你,我与你管不了他,但共产党管得了他,政府管得了他,人民公社管得了他,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祖母与母亲一块送父亲到吴县师范,学校地址在吴县黄埭公社,祖母叮嘱父亲:“你要好好读书,不能给蒋家丢脸。”母亲的脸色仍然有些不快,祖母对她说:“要不要我去求求公社领导,你也到这所学校读书吧。”
祖母是与母亲开开玩笑的。
母亲一字不识,她以为祖母真的要送她到黄埭来读书,她急了,连忙摆手道:“我不识字,跟不牢读书(进度)的,我还是做农活应付得过来。”
祖母说:“读书比做农活还累!荣根小时候上过私塾,如果叫他背不出课文,那只好伸出小手挨枷尺了,但荣根小时候很少挨过打,旁边队里茅金根天天会被先生打的,他脑子实在太笨。”
母亲表态不拖父亲的后腿,全力支持父亲在外面好好读书。
父亲在吴县师范读书一年多,因为某种原因这所学校解散了,所以父亲是提前毕业。这样,父亲被分配到附近公社一所小学做校长。这时,母亲又闹情绪,她对父亲说:“宁愿你回家种田,也不愿意你在外面做校长。”
祖母对母亲说:“荣根比你有文化,他到哪里工作还得听他的,他的主见肯定在你的主见至上,我相信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