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与婆理

作者: 格致教练蒋海涛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0:16 被阅读17次

一阴一阳之谓道,世上的道理都是成对出现的,比如我们说”三思后行“,又说”当断则断“;我们说“出淤泥而不染”,又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们说“少数服从多数”,又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越说越糊涂了,到底哪个对呢?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求个对错,却不知大好的时光都在对与错的纠缠中流逝了。

其实这不是对错的问题,常言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大家都知道说理解决不了问题,公与婆之间的问题最后还是靠“爱”来化解。

所以,这些看似矛盾的成对的道理,其实是一句话两面说,用两端逼近的法子,去显现背后的那个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比如公与婆之间的“爱”的力量。把那个不可言喻的东西存在心中,因时因地灵活运用两边的道理与世界互动,儒家把这个方法叫做“执两用中”。

兵家对这个方法最有研究,孙子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所以,依于公理还是婆理,是基于情境的创造性运用,罔顾情境而偏于任何一边都是“执着”,其结果要么是苦自己,要么是害他人。

在领导力课程上,常常有学员说“老师啊,应当让我的老板来参加这个培训”。我说“那你这个课就白上了”。

自己学到的东西不是来完善自己,而是来要求别人,本来还不知道如何要求别人,现在有了理论基础,相当于流氓有了文化,不是比不上课还要糟么!

一句话要两面说,比如我们对经理讲,“要聆听员工的心声,有些员工很内向的,要主动和他们谈职业发展”。而对员工的讲法就不一样了,“没有人为你的发展负责,如果你不开口,老板没有义务追着你谈”。

两面说出来的道理,才勉强完整,因为背后隐藏的道理,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

佛陀常用这样的方法,来接引众生走向觉悟,比如《金刚经》上说,“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太极生两仪,一个体生出两个用来,善用者用其中,不善用者用其偏。用其偏者又有两种,一种苛责自己,一种苛责他人。

苛责自己的人其实是藐视上天的权威,认为自己对什么都要负责,比如对他人的行为负责,对他人的情绪负责,对他人的幸福负责。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这是要我们秉持“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态度。西方也有句类似的话,大意是,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老天的事,分得清这其间的区别,就是智慧了。

苛责他人的人内心藏着一个受害者,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别人造成的,潜意识中把自己幸福的权力让渡给了他人,所以,苛责他人的人其实是个可怜的人。

相关文章

  • 公理与婆理

    一阴一阳之谓道,世上的道理都是成对出现的,比如我们说”三思后行“,又说”当断则断“;我们说“出淤泥而不染”,又说“...

  •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难相处

    今天在头条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婆婆与媳妇就孩子读书时的问题而在电视上公说公理,婆说婆理。 婆媳两人都是非常强势的人...

  • 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写作业

    关于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写作业这个问题,家长们有的说要陪,有的说不要陪。大家婆说婆理,公说公理。 而我个人...

  • 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最重要?

    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最重要,这里有“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互相争持不下: 有人说:“当然是钱最重要了,我每天睁开眼,...

  • 请珍惜那个愿意对你提相反意见的人

    意见,有时还真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东西。 它总是因人而异,就好像辩论比赛一样,各执一词,公有公理婆有婆理,谁也不让谁...

  • 养生的疑惑

    养生是一件很说不明白的事,所谓的专家们也都是各执一词,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叫人无法适从。比如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多...

  • 公说公理,婆说婆理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68

    忙了好久,终于又拿起《资治通鉴》。看《卷二十五,汉纪十七》,这是最近第二次看这段了。看后不由产生了“公说...

  • 今天下午,三位老师围绕图进行阐述。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

  • 公理

    一、公理是必然存在的。 二、公理是至高绝对,一切精神与物质无不受到公理的限制,同时又无不体现着公理。 三、公理并非...

  • 不是公理定理,讲个理

    不是公理,不是定理,但要讲个理 有人喜欢纯美的风景,绘画还是摄影,都不沾泥星味,仙气飘飘,入神登天之感。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理与婆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p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