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时候的日记,发现了这么一段:
3月20日 晴
我再也不要理孙××了!
再往后翻:
3月22日 多云
孙××真好!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我笑得不行,连忙拍照给孙女士,也就是日记中提到的、和我有十几年交情的人。留言:“女人的善变从娃娃抓起。”
她哈哈嘲笑我一番后,语气一转,又开始谴责我那时有多么不厚道。
“不就是没分给你饼干吃嘛,结果给我怄了两天的气,害得我还专门跑了好远给你买那个牌子的饼干道歉。”
我这下才想起来这两篇日记的缘由不过是一包零食:孙女士在课间当着我的面撕开了我最爱的一款饼干,结果我临时被叫去老师办公室后,她全吃完了,一点饼干渣都没给我留。我气得不行,当场就和她闹了起来。
记起了这些,我笑得更欢了。倒是孙女士最后煽起情来:
“我突然有点想念小时候有啥说啥、横冲直撞的日子。”
害,谁不是呢。
人生就好像钱钟书在《围墙》里写的,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小时候,天天盼着长大;长大了,反而又怀念起童年来。
也不是“吃里扒外”,很多特征,真是小孩子才有。
比如说人际关系里,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直爽,啥事儿都憋不住,一定要当场给你说明白来。我不高兴?ok,那我要让你知道。忍着?不行,忍不住。
随着慢慢步入20代,尤其是上大学后,才发现这种能力其实是多么值得羡慕。
比如说,如果把那个饼干的场景换到现在,我可能真不会开口,顶多心里怪怪的。但过去也就过去了。
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之前我生病了没去上课,就拜托一个同学帮我注意下有没有什么通知。结果直到考试前两天我才知道,那次课上老师布置了课后任务,而她什么也没和我说。
我犹豫再三,最终没去问她这件事。可心里总是有个疙瘩,小小的,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痒痒一下,怪不舒服的。
仔细想想,很多事当场说明白就好了。自己寻得个结果,不会辗转难受。如果对方存心,那以后便少来往,也省得见面时虚情假意。如果对方真的无心,一个误会说清楚就过了,大家关系可能还更铁。
但大人们啊,偏偏不会主动开这个口。
“算了吧”“没必要”“好像显得我很小气”“倒也没那么严重”……
可人际关系,毁就毁在这些小憋屈的日积月累上。
糟糕的是,大人们同样不善于挽留。用一袋饼干就可以和好如初的心结,成年人却往往通过疏离、冷漠,把这个心结越打越牢。
我高中时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小Y,便是这样弄丢的。
我和她约好大一寒假去旅游,她最后一刻放了我鸽子。转瞬我就发现,她是和新认识的室友出去浪了。
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心里早已翻涌起一片汪洋。她后面发起的好几次聊天,我都是敷衍着过去,她的动态我也不再点赞评论。小Y虽然不知道我变化的原因,但却有默契地配合了我。不久,她也不再主动找我了。
我们上一条聊天记录,定格在去年的“新年快乐”。
曾经无话不说的我们,就这么糊里糊涂地以分离结尾。
诚如孙女士所言,这么多年了,还是那种横冲直撞、毫无顾忌的友谊最痛快,也往往是这样的友谊,才能一路走到最后。
长大虽然不可逆,但长大的我们,却也可以向小孩子学习。至少在这个特点上,可以借鉴。
太圆滑、太谨慎、太过小心翼翼,是好事,却也可能是坏事。
在面对你珍贵的朋友时,尝试做个无所顾虑的孩子吧,生气了就“大干一场”,然后用一包饼干迅速和好。
就像小时候那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