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的躁动,豆蔻年华的岁月
在我们的芳华时代,你可能经历过两情相悦的爱情,也可能经历过单相思,也可能在无意间经历一段懵懵懂懂的爱!
一、班级来了新同学
1976年下半年,初一某班来了一位新男生,座位和小英同排,只是中间隔了一列。
同学们一看来了新同学,都围着他问长问短,小英却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着上课用具。
教室就那么大,且离得近,同学们的说话内容一字不落的传到了小英的耳朵。原来新同学名叫小军,因做了甲状腺手术休学了一阵子,才降到她们班。小英也不自觉的用眼神瞥过了同排的小军,只见他穿着做工精细、四个兜、浅灰色的类中山装,得体的衬托着他那端正的五官、白净而细嫩的脸庞,双眼皮下的两只大眼睛带着温和的笑。只这一眼,小英就觉得此人不仅长的英俊、儒雅,脾气肯定温和,心里不由地对他产生了些许好感。从穿着看,农村的孩子穿戴这么整齐,家人肯定讲究体面。正如小英所料,小军的爸爸在县城上班,妈妈是村里的妇女干部、生产队长,当然这些是小英后来得知的。
二、哥哥
排行老大的小英,做梦都想有个哥哥。在小军插班后不久的一天,小英到村医疗站买药,恰逢小军背着脚受伤的妹妹来看病,小英看到小军是那样的小心翼翼地把妹妹从背上放到检查床上,那种生怕碰疼了妹妹的动作,深深地看在了小英眼里,哥哥的形象就这样植入了小英的大脑。
三、配合默契
小英是班级学委兼图书管理员,平时很多同学都向小英请教学习问题,可小军一来,他成了很多人的香饽饽,毕竟他算是重修,小英便有了些醋意,但也无法发作。
之后,班主任让小军当了班级宣传委员,从此,小英和他成了一个战壕的战友。
班级的图书有限,抢手的书同学们都想借,可偏偏有些书很久不能归还,借不到心仪书的同学很是有意见。管理经验欠缺的小英是束手无策,后来小军给小英出了招:抓阄!把所有的书名做成纸团,每人抓一个,在私下可自行调换书籍,借阅期一周。这方案一定,同学们看到了如下的情景:每到图书借阅日,同学们坐在座位上,小军拿着做好的纸团让每位同学抓,小英在后边登记书目。
春节前,学校组织文艺活动,要求各班级出节目,虽然这事小军是责任人,可做为班干部的小英感觉责无旁贷,遂加入了组织排练的行列。有时晚上排练节目散的晚,小英家住的远,小军很自然地送小英回家。
就这样,小英和小军默契的工作,使得班级文体活动和学习成绩得到了共同发展。
四、闲言碎语和彼此碰撞的心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成熟晚,特别是小英,单纯地透明,她从来都没想到她和小军共同支持工作的举动,会引起旁人的闲话。
1977年恢复了高考,小英的家乡刮起了请已逝的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算命的风。正值青春年华的小英同学们,算命的主题无非是能不能考上大学、能不能跳出农门、有没有对象之类的。小英在班级是最小的,比她大四、五岁同学们看着小英和小军往来密切,难免多想,于是有人给小英也算了命,说小英的对象就是小军,同学们都在传,唯独小英蒙在鼓里。
小英和小军一如既往地学习、工作,除了偶尔因学校晚上召集班干部开会等回家晚,小军会送她回家外,并没有其他的交集。直至有一天,小英一个要好的同学问小英,“你是不是在和小军搞对象?”,小英一脸地懵圈,随口道:“什么?谁说的?没有啊!”,因为她压根就不明白这种事,更不明白自己那一颗懵懂的心!好友说:“大家都在传,没有的话,就离他远点,免得让别人背后嚼舌头!”。
好友的问话点醒了小英,回想着她和小军的点点滴滴,在当时的农村还真的会让人误解,小英觉得自己该注意些。特别是当小英认识了小军妈,并了解到他妈是女强人时,开始有意识地避着小军。
无聊的人们喜欢八卦,不知道是不是做贼心虚,还是消息传到了小军的邻居们,小英上学路过小军他们生产队部时,等待派工的人们似乎在对她指手画脚、议论纷纷,弄的她好像做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般,神经兮兮的不得不绕道。
小英不知道小军是否知道他俩的传言,至少没挑明。可感情这东西,真的难以捉摸,一旦那层窗户纸被人捅破了,那颗青春的心怎么能不躁动呢?而且越是压抑越会膨胀!
不知从何时起,他俩除了简单的工作配合外,每节课老师进教室小英喊“起立”,同学们喊完“老师好”,老师让同学们坐下的时候,小英不自觉的瞥向小军,而小军也在瞥向她,四目相对,两颗稚嫩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这个不约而同的动作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常态,此时的小英心里幸福的像吃了蜜!后来,班主任老师虽委婉地发出过警告,可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他们就这样简简单单、却甜甜蜜蜜地度过了初中。
五、将爱永埋心底
高中,小英考上了县重点,小军只上了一般学校。在那个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的年代,彼此失去了联系,更未能接着往来。小英虽然一时收起了那颗想起来令人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的心思,可上学路过小军他们学校时,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大门口,她是多么期盼符合做她哥哥的小军偶遇啊,可天意难为,高中的三年,竟没能碰到一次!
高中期间,有同学特意给小英带话说,有人在追小军,小英听后心里很酸,可也只能嘴上说“忙着考大学,随他便吧”。
土地包产到户后,高中放假小英随母亲到地里干活,恰逢小军父母在她们相邻的地里,小英亲耳听到小军妈给他爸说:“你看那丫头长得那么瘦弱,将来怎么干活啊!”。从此,小英把那份感情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再之后,小英考上了大学。小军则回家同他舅舅一道干起了建筑队,听说他强势的妈妈给他找了一个高个子、身体强壮的媳妇。
参加工作不久的小英有一次回老家,在村口的马路上,竟然意外地遇见了小军,他正用自行车驮着个两三岁的女孩,小军介绍说那孩子是他家老三。他看起来依旧那么帅,无法把他和村里人联系在一起,他的笑依旧让小英着迷,而小英却感到了一丝尴尬。俩人简单的聊了几句,就各奔东西了,直至今日,再无见过面。
最近回老家,小英听说小军不差钱,虽然有了孙子,但还是在外找了一个相好的。听到这些,年过半百的小英真的替他难过!
青春期模糊的这份爱,算不算初恋?小英说不清楚,她只知道,自己心灵深处藏着的永远是一个阳光帅气、温文尔雅的哥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