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问 御花园北门为何称“顺贞门”?
《易经》解释坤卦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之句。其中的“顺”字,表示坤道应顺承天道而行。再加上“用六永贞”的“贞”字即结成“顺贞”二字。这就是御花园北门即顺贞门命名的由来。
在男尊女卑旧时代,作为专供后妃等女性们出入及“选秀女”时进出的门,这“顺贞”二字,其专门针对女性要“恪守妇道”的说教含意是不言而喻的。
紫禁城各殿“金砖”墁地
48问 紫禁城各殿的墁地砖为何称“金砖”?
首先简述“金砖”制作及墁地过程——取泥于苏州水乡,土质优良,澄浆如胶,作坊就近于大运河,易于船运进京。金砖经过选土、浸水、脚踏、摔打即“练泥”之后,入模踩实,阴干入窑。先用糠草烧一个月,接着用片柴烧一个月,然后用棵柴烧一个月,最后还要用松枝柴再烧四十天,总共烧130天。验砖时要求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否则不符合标准。墁铺时要求磨砖对缝,不得丝毫马虎。据说一个瓦工加两个壮工每天最多只能墁5块砖,工艺精细得出奇。最后在墁铺的砖面上还要浇灌生桐油并磨出光泽才算完工。
细想当年,“金砖”墁地,对于紫禁城各殿用“暖炕”形式取暖来说,无疑是最合适的建材。昔日许多宫殿的窗外廊子的地面上,都留有一个一米见方的“火道口”,据说是使用木盖子来封堵,如今大都被人用砖填实,因而很难发现。火道口下面有一人多深,底部有烧炭的炉灶,通过火道至殿内“金砖”之下,再均匀地烘烤暖阁的地面。即便用现在的观点也能判断出,与木地板及大理石地面相比,“金砖”暖炕不仅造价昂贵而且冬暖夏凉,使用效果的确强处多多。
“金砖”暖炕的唯一缺点与担心是容易失火。正是为了防火避雷,皇宫的屋顶殿内尽是与水有关的龙、螭、井等造型图案。至于“金砖”本身是如何考虑避火的呢?笔者认为古人依旧借用五行说,依据“金生水;水克火”的相生相克原理,将墁铺的砖称为“金砖”。细想也是,假如称为“土”砖或“泥”砖什么的,则易惹出“土克水”之忌讳。总之,在那年头,宫里千万别招惹出“火”的忌讳及不利于防火的事情来,尽可能地“攀附”归结到“水”上,那就算您远离是非、吉祥如意了。
联想宫内各殿的大柱,既不深埋土中,也不触及“金砖”,而是立于石础之上?这里,除了木柱恐遭土壤腐蚀及古建特有用料方式缘故之外,于易理上,木与土之间“木克土”为大忌;木与金砖之间“金克木”亦为大忌,须小心谨慎为妙。
如今人们用现代价值观,对“金砖”属文物不能再生、须认真保护的角度上,称其为“比金子还贵重”,这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但是若将“比金还贵”之说硬扯到“所以用‘金’字命名”,笔者则难以苟同。
总之,运用五行说中“相生相克”的规律,取“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有相互吉利关联的理念,侧重于宫殿防火取暖等实际目的,才将在苏州特制的砖称为“金砖”,这个“金”字的取用,又是一例传统理念与实际应用巧妙结合的典范。
宫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 国子监辟壅泮水
49问 宫内印书处与藏书阁的殿名中必有“水”字,是否与“建于水旁”有关?
昔日紫禁城屡遭火灾,宫内防火早已是千方百计,用尽心机。笔者认为,紫禁城在防范雷火方面,大致分为“理念避火”与“实物消防”两大部分。另外,宫外东北方向的“国子监”,院内大殿堂名为“辟壅”,据说乾隆皇帝曾亲自讲学并举行“经筵”的地方,那里也是四围“泮水”环抱,非常有名。
紫禁城“理念避火”可举例如下:御花园内中轴线上供奉水神玄武大帝;各殿顶脊檐处设避火辟邪群兽;各殿堂内外雕画龙凤;殿内设藻井天花;轩辕镜高悬,寓意“轩辕星乃主雷雨之神”,保佑大殿防避雷火;殿内墁地之砖取“金生水”之意而命为“金”砖;藏书阁及御膳房取“北玄属水”之意均盖成黑色瓦顶……。
“实物消防”可举例如下:内金水河;宫内水池、水井;共计308口防火贮水大缸;外朝无树无草;内廷各院宫墙高围;灯火管制;清朝成立“火”班即宫内消防队……。话说清乾隆帝费时十多年,按“经、史、子、集”四大类编纂了36000余册图书,称为《四库全书》。为了存放这部世界上最大的丛书,特建文渊阁以藏之。无疑,文渊阁的防火关系重大,非同小可。
文渊阁屋顶铺黑瓦并用绿瓦剪边,正脊上琉璃瓦装饰出紫龙绿水白浪。立柱为深绿,彩画基本以冷色为主。文渊阁前有一长方形水池,内金水河从阁前流淌通过。在黄瓦红墙、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中,文渊阁浑身充满“水”气,色彩别具一格。据说文渊阁是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建成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隔为六间的形式。这当然是根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说,是为体现“理念避火”而精心设计的。
史载《四库全书》共缮写了七部,分别藏于紫禁城的文渊阁(现存台湾)、圆明园的文源阁(已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现存北京)、沈阳故宫的文溯阁(现存兰州),以上称为“内廷四库”或“北四阁”;另外,江苏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已毁)、江苏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已毁)、杭州孤山圣因寺的文澜阁(现存杭州),就是俗称“浙江三阁”或“南三阁”的《四库全书》。
除了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其余六大阁的阁名“渊、源、津、溯、汇、澜”都是有“三点水旁”的字,这当然不属偶然,具有统一寓意。据说,这七个藏书阁全是建在水旁,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防火避雷,确保书库安全。
摛藻堂 摛藻堂前浮碧亭下的水池紫禁城中另外两处藏书、印书的殿堂是御花园东北角的摛藻堂与武英殿后敬思殿西侧的浴德堂。前者摛藻堂是乾隆帝藏阅《四库全书荟要》(相当于精选本现存台湾)的书阁,堂前有一水池并建“浮碧亭”。后者浴德堂是印制“殿本”书籍的印刷厂,距离内金水河很近。
鉴于宫中的文渊阁、浮碧亭、浴德堂三处书库的名称——“渊、浮、浴”,均带“水字旁”,依水而建的事实胜于任何揣测臆断,这些命名不仅含有易学古典消防理念,还因三处都实实在在的修有水池,可以防止现实中的火灾。
神武门(紫禁城北门)
结束语
本篇《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系笔者独门私见,一家之言,抛砖引玉,请多多指教。
总之,紫禁城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是知识的宝库与智慧的迷宫,不仅有易学方面的谜团尚未揭开,还有古建学、美学、儒道释等多领域的无数神秘有待进一步地发掘探明。为此,希望大家共同携手努力!
谢谢大家!再见!
万千仞 写于北京 2017.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