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易经.道$奇门遁甲易学揭秘紫禁城 ——故宫文化导游——建筑圈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14--16问)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14--16问)

作者: 万千仞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15:02 被阅读8次
    宫外的“东西南北”

    14问  为何称“东青、西白、南赤、北玄”之说在紫禁城外得到创造性运用?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可谓鲜为人知。这就是五行“东青、西白、南赤、北玄”之说,不仅在紫禁城内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延伸到宫墙以外的四周,可谓“东达宣仁庙,西至白塔寺,南出天安门,北抵钟鼓楼”。

    宫外“东青”例一:宣仁庙

    宫外“东青”之说被延伸到紫禁城东侧北池子大街的宣仁庙,该寺的屋脊与瓦缘皆由绿琉璃制成,是一种被称为“绿剪边”的屋顶。

    宫外“西白”例一:北海公园白塔 宫外“西白”例二:西四白塔寺

    宫外“西白”之说被延伸到西四的白塔寺及北海公园的白塔。

    宫外“南赤”例一:天安门 宫外“南赤”例二:皇城南墙南池子

    宫外“南赤”之说被延伸到天安门城墙及皇城南面的城墙,如上图的南池子,总之那一带的墙面全被涂为红色。

    宫外 “北玄”例一:钟楼与鼓楼

    宫外“北玄”之说被延伸到钟楼与鼓楼,因为钟鼓楼的屋顶全是黑瓦。

    毫无疑问,上述这些全是“东青、西白、南赤、北玄”之说的经典式体现。

    试想,若将紫禁城北门即原称“玄武门”的神武门盖成黑顶,那么就很难从色感上与紫禁城整体色调形成统一和谐。尤其是从高空俯瞰紫禁城,那中轴线上一系列的黄瓦高屋,犹如一条巨长黄龙。假如神武门改为一座黑瓦屋顶大殿,则“黄龙”顿时变成了“黑尾巴龙”,岂不笑煞人也。当年的建设者们不甘泥古,高瞻远瞩且匠心独具地将“北玄”之说落实在景山以北的钟鼓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妙的创意。因为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类似“北门涂炭”的字面上的忌讳与尴尬,而且还显示了皇家独有的“射箭划界,指山为门”的霸气,真可谓一举多得、一通百顺的古建设计“大手笔”。


    紫禁城前朝与内廷形如“泰”卦

    15问  紫禁城分“外朝内廷”与《易经》有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紫禁城前半部称“外朝”或“前朝”,后半部称“内廷”或“后寝”。这样的前后布局从南向北看恰似“泰”卦  的形状,若从北向南看则呈“否”卦的形状。由于有“否极泰来”之说,完全可以将“前三殿”与“后三宫”的布局视为“泰”卦之形。她象征着“乾坤安泰”,完全符合易经思想的核心理论即“乾坤交泰、阴阳平和”之说。

    泰卦

    外朝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可比喻为“乾”卦的三根阳爻。外朝是封建时代男性君臣理政或举行大典的场所。就连“老佛爷”西太后都未敢在外朝的殿宇搞过活动。因为那里是“阳”的世界。

    内廷的“乾清、交泰、坤宁”即“后三宫”可比喻为“坤”卦的三根阴爻。内廷是后妃们的女性王国。当然,内廷里除了皇上一人是真男人,还有一些被“净身”的假男人即太监,他们与宫女们一同生活在“阴”的世界。

    《易经》“泰”卦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按照这个理想境界的要求,乾坤上下、朝廷内外、君臣官民的所有作为,都应规范于这个“泰”字——即国泰民安。若用现代的话来说,也许“泰”就相当于“安定团结、万众一心、和谐昌盛”的大好局面。


    紫禁城角楼八面玲珑

    16问  角楼为何被当作紫禁城标志性建筑?

    笔者幼时看过影片《鲁班的传说》,记得片中描述了永乐皇帝下令建紫禁城,要求限期完成角楼的设计且具体到其结构应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一时间难倒许多大工匠,好象还有因误了钦定设计期限而被处以重刑的。最后轮到一位大工师傅来设计,眼瞧第二天就该交出设计样式了,可他却仍在苦思冥想。是鲁班扮成卖蝈蝈笼子的老者,将角楼模型制成蝈蝈笼子,巧妙地授与那个面临死限的大工师傅,那师傅不经意间看了看笼子,顺口数出了“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顿时犹如见到救命恩人。他急忙欲寻卖蝈蝈的老者,却早已是仙踪难觅也……

    另,记得笔者上中学时曾到紫禁城练习摄影,拍了一堆的相片,唯感拍角楼的那一张最有意思,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朦胧地想过,紫禁城大殿无数,怎地凭这城墙角上的一座小楼竟然也能“代表”皇宫?

    此前,见到京城街道的旅游交通标识牌上,全都用画有故宫角楼图案的标牌来指路,曾几度“触目惊心”地发出感慨。

    总之,读者也许与笔者同感,那就是角楼的造型非常独特,充满魅力。她既有“高屋建瓴”的高傲气势,又不失“八面玲珑”的灵秀风格;既孤独,又合群;既实用,又美观。真是鬼斧天工,美轮美奂,不愧为古建艺术中的精品。尤其是角楼虽无太和殿那般宏大且座落于宫墙四隅,但她却堂而皇之地被当作紫禁城标志。如今流行“形象代表”一词,我真想为角楼能在京城街道交通标牌上“以小胜大、功高盖主”地成为紫禁城的“形象代表”而欢呼。

    若说紫禁城建四座角楼有没有具体的目的?答案是当然有。紫禁城的四座角楼是围绕以下三个目的而建——

    1. 军事防御上的需要。这是三个目的中最为主要的。

    2. 从宏观整体上与宫内建筑群形成呼应,以求和谐。假如四个城墙角落不建任何楼台,于是乎光秃秃的墙角,在局部上就显得孤单冷寂,毫无生气。

    3. 体现“阴阳八卦”与“五行”之说,象征固守皇朝的“八方王土”。从《易经》解释“方位”的理论来看,除了东西南北四个“单向”方位,同时还有“西北为乾(天)、西南为坤(地)、东北为艮(山)、东南为巽(风.木)”四个“双向”方位。这四个“单向”、四个“双向”相加,就是常言的“四面八方”。

    毫无疑问,角楼把守的这四面八方,即寓意“四面归顺,八方来朝”。换言之,宫墙内外,海角天涯,凡是属于皇家的,全归紫禁城把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14--16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zp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