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也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
中国香道文化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汉朝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流行道家学说,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不仅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融合,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方法。到了宋元时期,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由于士大夫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且着力从精神层面倡导,专门研究香的来源、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理论香书、香谱也在此时出现。
到了明朝,香道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想”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成为当时的风尚。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然而至现代,茶文化的影子依稀尚见,但香道文化在中国却渐行渐远。这是因为中国人把喝茶看做了生活的一部分,而把香道渐渐地看作是礼佛祭拜的形式,这样香道和个人的生活开始产生剥离,传承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耳界千声外,炉薰一室中。
妙心那有住,真意本无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