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哲思散文
那一年的往事·书院

那一年的往事·书院

作者: 简单随想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12:46 被阅读0次

    雨文第一次见到书院,是报到那日。出租车绕西山脚下一段后,倏地从路边一窄道爬坡而上,坡道甚是陡峭,顺道绕个大弯后,赫然出现一片平坦,眼前,便是书院。一爿青瓦白墙,飞檐雕栏,古色古香,别有韵味。古老的书院。与教师进修,学生补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组合。

    那日,人来人往,多是父母卷了席子,端着盆碗,拎了水桶,送孩子报到,整理宿舍。那时,往日高三同窗正各奔东西,开始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来此处报到,就如上船前突然船票作了废,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同学扬帆远去,自己还在原地,至少再努力一年,至于一年后能否登上新的客船,还是未知数。如此场景,自然无人是欣喜的,多的是不甘,却又是无奈。

    雨文本是不愿意来的。但是高考分数尴尬,在父母劝说下,虽也勉强说服自己,却也是满心烦闷。雨文嫌人多嘈杂,也没心情多环顾四周,报到后便一头扎进了小宿舍。多日之后,才逐渐了解到书院的结构与历史。

    书院坐落于以西山脚下,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始建于宋朝,曾经也是文星朗耀,名硕辈出。文革时遭受破坏,后被修复。八十年代初创办教师进修学校,后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内别有洞天。内设有讲堂,内厅、斋堂,祀有“万世师表”孔子画像。书院左侧,考棚一字排开,考棚前院有块石碑,碑文有些模糊。考棚有两层,下层门是关着的,上层每间二十平米见方,木头地板,铺排粗糙,踩上去咚咚响。每间摆上三四张上下铺,成为了补习生的宿舍。一段住男生,一段住女生,中间一段石阶隔开。偶尔男生宿舍哄闹几句,女生这边听得极是清楚。不知由谁传出,清朝时期,曾有落榜书生在某个房间上吊自杀过,平白为阴暗潮湿的住所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诡异。石碑旁,许是为了提高补习生体能,设置了水泥两个乒乓球台,偶尔有男生噼里啪啦地打着乒乓球。

    走出院门,院前有千年古樟,古树参天,蔚然深秀。古樟下刻有明王守仁在醴之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

    左侧小路向山上延伸,卧伏于西山半腰的红拂墓。

    书院右侧山脚下,建了幢三层教学楼。一楼文科班,二三楼理科班。雨文是理科班,教室在二楼。每晚因为有自习,楼内总是灯火通明,直到9点多,下课铃响,陆陆续续有人离开回宿舍。清晨6点多,天还是蒙蒙亮,灯光便重新亮起,直到天色渐亮,与晨曦融合在一起。

    再往山脚下走,便是被承包的食堂和热水房,另外还有几户零散的小饭店,做的都是书院学生和教师生意。按照惯例食堂饭菜,便宜但难吃,小店口味好些,价格也贵些。雨文倒不计较吃食,最为难的,便是前往开水房拎开水,在一旁简陋的浴室洗澡。毕竟山野脚下,多少有些害怕,幸好室友结伴而行,多少能相互壮胆。

    就这样,住在书院内,学习、吃饭、澡堂均在书院外。诺大一个书院,俨然成为了住宿生们的后花园。

    每到晚自习即将结束,雨文停下笔,总是在灯光照射下,窗户玻璃里,看到自己苍白的脸庞,也映照出内心的不堪。若不是无奈,谁愿意来这?窗外,河的这边是古朴的西山,暮色四合,凄迷缭绕,河的对岸却是喧闹的夜市,灯火璀璨,人声喧哗。隔开它们的,是苍凉的歌船,不倦的渌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一年的往事·书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fd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