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棻先生赏析宋词,扎实精细

作者: 山千黛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15:54 被阅读16次

《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几乎是每个学生必备的读物。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在上学时候翻来翻去,总是停在熟悉的那些篇章,很遗憾。对那些陌生的诗词,我总也不爱看,也是因为隔膜、看不懂,除了必要的注释,没有更多讲解,总觉得无法入心。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

诗词的赏析需要古文功底,更需要可靠的引路人。诗词大家沈祖棻先生就是一位优秀的引路人。沈祖棻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是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有着“当代李清照”美誉,出版了《涉江词》、《宋词赏析》、《唐人七绝浅释》等作品。

最近在看沈祖棻先生的《宋词赏析》。这本书所选宋词只有几十首,但是针对每一首词,沈祖棻先生都做了详细的解析,从创作背景、到词人情绪和景物的表现手法,从精妙之处的点评到关联知识的补充,沈祖棻先生把每首词都讲透了,告诉大家每首词美在哪里。如果小时候能有这样的课外读物,肯定能多记住几首诗词。

沈先生对宋词的赏析,细致入微,常有独到的见解。张先在《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张先也因为在词中多次妙用影,人送外号“张三影”。根据沈先生的查阅统计,一共找到六句带有“影”字的好句子,一句是诗,五句是词。在沈先生看来,张先不仅仅是善于用“影”字,更在于他每每能活用虚字来恰当地搭配“影”字,使得句子生动细致、妙趣横生。

古代词人也非常善于化用前人的句子,甚至是直接借用原句。用得好了,不但整首词增色不少,甚至被化用或者借用的句子也会更得妙处,成为千古名句,让更多人熟知。

比如晏几道的一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有一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整首词的精华所在,情景交融,被谭献在《复堂词话》中赞为“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虽然被评为“千古不能有二”的佳句,而这一句,却偏偏不是晏几道原创的,而是他从五代翁宏的《春残》中借来的。

这一句在原作中并不是那么和谐融通,原作也远远不及晏几道的《临江仙》意境深远。虽然句子绝佳,却埋没其中,没能放出光彩。晏几道的借用,让这句和整首词浑然一体,互相衬托,恰恰给了这一句第二次生命。

类似的例子还有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其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一句,化用了隋炀帝的一句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一句,化用了杜牧的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虽是化用,但这两句用得极其自然,和整首词融为一体,毫无拼接的痕迹。

这也正是沈先生所强调的一点,不要孤立地去看某一句、某一字,一定要联系词的全篇,从整体上来赏析、理解和评价。

沈祖棻先生这本《宋词赏析》,目的就是要提高读者鉴赏诗词的水平。所以,针对每首词,她都全面分析,又能抓住重点、难点,从不同角度专门解读,准确把握词人的情绪。讲解过程中,各种背景信息、古人评价、对比词句、相关资料,沈先生都能顺手拈来,足见她知识的广博。这种来自大家的扎实解读,是学习诗词赏析的好读本。

2018.12.31雾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沈祖棻先生赏析宋词,扎实精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fw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