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二集内容是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第三集讲述的是司马迁与《史记》,《史记》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凝聚了司马谈和司马迁两代人的努力。
前有孔子著《春秋》,后有司马迁修《史记》,据说司马家族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历代为天官。年幼时的司马迁跟随父亲饱读诗书,成年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游学归来任太史令,追随在汉武帝身边记录历史。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在游历途中搜集了大量的遗闻古事,到九疑山,舜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感悟舜帝仁孝治国的感人故事,又到汩罗江畔凭吊屈原的爱国情怀。
再到会稽观大禹的墓穴。据说越王勾践就是大禹的后人,祖上负责为大禹守墓。却被困会稽,成为吴王夫差的阶下囚。越王勾践经过多年隐忍,终于灭吴复国。
司马迁还到项羽乌江自刎的地方,感怀项羽,项羽虽然是个奇人,但是刚愎自用,残暴不仁,导致全军覆没,算是咎由自取。
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李陵在与匈奴交战的过程中,被匈奴所俘虏。这时朝中流言四起,有的认为李陵被抓,而有的认为李陵投敌了。因为司马迁认为飞将军李广的后人不可能做出投敌卖国的勾当,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说情。汉武帝也愿意相信司马迁的话,派了个大臣去匈奴调查虚实。
结果大臣回来说李陵真的投敌了,还给匈奴人练兵。汉武帝一怒之下就要惩罚司马迁,当时司马迁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条就是赴死,第二条就是交高额罚款,第三条就是接受腐刑。这就是著名的“李陵之祸”的原由。
司马迁不是怕死之人,但是他答应父亲的遗愿要修完《太史公书》,也就是今天的《史记》。但是司马迁家中清贫,也没有条件缴纳高额罚款,所以司马迁选择了腐刑,只是为了写完《史记》。经过刑法的考验,司马迁终于在老年写完史家绝唱《史记》。
当司马迁把这本书交给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极为赞赏,但是说这书要在皇宫封存,不是什么人都让看,平时选几篇给皇子们读一下就行。司马迁显然留了一手,家里还藏了一份《史记》,他的外孙杨恽把《史记》公之于众,让热爱史学的人都能够看到,把《史记》发扬光大。
东汉史学家班固读完《史记》后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唐太宗年间,魏征读完《史记》而作《隋书》,再后来又出了《新唐书》、《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等二十四史,《史记》位于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在中国历史地位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读史明智慧,读史知兴替,知道我们从何而来,知道我们脚步迈向何方。对历史感兴趣的简友们,一定不要错过《史记》这本千古绝唱,抽空读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