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邊說:“若禮樂刑政之屬是也。”禮樂,就是剛才我講的為法於天下的,在上所行的都是禮樂的範疇,宋人制禮就是這樣制的。還有更重要的禮就是祭禮、喪禮和婚禮。以前也給大家講過,婚禮,天子親迎,天子娶老婆都要親自去迎接,你說貴族等級很大,他娶的可能就是一個諸侯國君的女兒,依然要親自去迎。這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男尊女卑,講男尊女卑的時候,是從天地設位,從陰陽位上來講的。你看泰卦,天氣下降地氣上升為泰,天就在上,就是尊位,地就在下,就是卑位,卑就是低,在下。禮樂的教化以前也講過,通過這樣的禮讓你感受到,你娶來這個老婆下邊生子,她決定著你子孫後代呢。要按現在的觀念說,這就是一個平等的關係,你再是天子,這個女的地位再卑微,來到這裏就是你的後宮之主。天子這樣一行,你想想,天下婚禮都要親迎嘛,親自去迎接的時候,就在這禮的形式裏邊給結婚的這個男人注入了這種平等的關係,結秦晉之好,然後就是教育子孫這樣的責任。喪禮、祭禮教化的意義都很深,教化依然不聽的,就像樹上旁逸斜出的枝子,那就把它砍掉,這時候才能用刑。而政,政者正也,在上的人為得正,下邊的就不敢歪。從這些修道之教,從這裏體會治理天下國家,就像孔子說的“如示諸掌乎”,非常明確明顯的,也就在手心裏面,有什麼難?難在修身為本,自己的德性不足,知道先王有這樣的教條,但是自己體會不了,執行不了,執行的時候也走偏,所以才說行不了這樣的教化。
“蓋人之所以為人,道之所以為道,聖人之所以為教,原其所自,無一不本於天而備於我。”“人之所以為人”,是針對前面講的“天命之謂性”,天生我是個人,有人形,同時就賦予人性,合乎人性才對得起這個人形,這在先儒稱踐形,實踐的踐,踐形,踐自己的形體。你長得是個人,行的是禽獸的行為,那就不是踐形。這些就是天命的,所以這就是“人之所以為人”,要明白我們人和禽獸是不同的,人是有天賦的人性的,天賦的人性就是仁義禮智之性,你如果發出來不是這樣的本性,那就應當修掉他。“人之所以為人,道之所以為道”,是針對“率性之謂道”說的,道就是道,為什麼是道?各循各的性去做就是道。有的說儒家思想就是講人事,但是他不乏談天理,談天理重在指導人事,使人事合乎天理,合乎道。“聖人之所以為教”,剛才講“修道之謂教”,那誰修這個道,都是聖人給我們修的,像五倫八德,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義婦聽、兄友弟恭、朋友有信,這是人事上的道,前面講的禮樂刑政這些都是聖人給我們修的道,然後用教化的方式讓人自覺地去遵守,這就是教。“原其所自,無一不本於天而備於我”,你看這一些,為什麼說是教育的原理呢?直接從天命從天道通下來,通到我們人事上去,我們人事為什麼要這樣教化,而教又由孝開始,在前面講的時候講過。先講這個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教又有一個孝字,以孝開始,通過教,使人合乎道,使人合乎道就合乎人的本性了,合乎人的本性就合乎天命了,就順乎天命了,你說這個理是不是本於天?為什麼備於我?我們所講的時候,天命之性,我們的人性,仁義禮智之性就是天理,天所賦的嘛,我們的心可以感受我們仁義禮智之性,我做這樣一個惡事心中不忍,這就是人心,惻隱之心,我這樣來處理這個事覺得不合義,對不起人家,你自己有這樣的判斷,那不做了,這就是義,這就是本性,你看這些是不是備於我們每一個人身上?人之初性本善,每人都有仁義禮智之性,就是私心障蔽的時候不在意它,我知道我幹的事不合道義,對不起他,但是坑他這一把,我增加好多錢,能幹好多事,只想著自己不想著別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做不合義的事。我們人的陰陽之氣,就是陰陽五行,五臟六腑裏邊的運行,在中國的中醫裏面和天地的陰陽五行完全是一樣的,所以說學醫應當先學儒家文化,你能通天地陰陽五行的運轉,人體治病你就很容易判斷,學就是學把脈的感覺,學如何用藥,而這些藥也合天地,你看這些藥都是從自然中來的,中藥,為什麼這樣的藥能夠治人這樣的病,我這個病屬於陽虛,那就取山南長的這樣一種藥,藥性本身又是陽性而它接觸的太陽光又好,治我的陽虛,你看中藥為什麼能治人的病,不是一氣相通的話中藥是治不了人的病的,是一氣相通,就是萬物皆備於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