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一章解

作者: 泯情绝欲 | 来源:发表于2023-10-31 08:01 被阅读0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最大之学、其方法,在清楚明白的了解德,在于亲近民众,在于停留至善中。

知道应停留于至善则身定不乱行,身定而后便能心静,心静而后身心皆安,身心皆安才能理智思考,理智思考才能正确快速达到目标,得以至善。盖天下之物皆有其本与末、主与次、重与轻。万事必有其结束的时候和当初开始的时刻。是故,其本不存其末亦无。已见其终,其始必生。理如此也。如此则可近至善之境。

古人想要将德使天下人、人人具备,必先治理国家。想要治理国家必先治理家庭。想要治理家庭必先修正身行。想要修正身行必先使心正。想要使心正必先端正意识态度 (题外话:如一些戒烟戒酒戒色戒赌者等等,其心未正或心以正,然其意识态度并未端正,所以败局已定,纵戒万次亦必败,且越败意志越散,心越麻木)。想要使态度端正必须使自身的三观和认知正确。而致知的方法就是格除物欲、就是去除欲望使其淡化而非加重。

物欲格除则正确三观认知自然而至,三观认知正确了自然态度端正,态度端正了自然心正,心正了自然身行便会修正,身行正自然家治,家得治则天下万家一国也可治。国得治则天下太平。上至一国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是以修正身行为本分。若本分乱了身行皆不修,而国家却得以治理,这并没有什么用。应该重视的却轻视,而应该轻视的却重视,这是不应该的事。这便是知道何为本分。这便是三观认知的终点目标即修身格物。

格物致知,致知格物。物欲不格无以致知,物欲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更好格物。既然了解知的终点则物必以此而格。

何以致知?在格物。

何故格物?欲修身。

何故修身?盖修身为本,非、以修身为本。本不存则末亦无,如树无根则必死,人无本则不立。

未完待续

注:本文所解内容,皆个人依原文而解。部分观点仅代表个人依原文而解的理解,不代表个人本身对原文的最终理解。

相关文章

  • 大学今解

    一 大学今解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有愿意成为大人的人,都应该学习的人之所以为人和如何成为大人的原因,方法和目标。...

  • 大学一解

    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 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 一事。就制度言,中国教育史中固不见有 ...

  • matlab培训知识

    第一章 除法有两种,左除 \ (代表A* x = B 的解)和右除 /(代表x * A = B 的解) && 和 ...

  • 《论语》十二章现代诗解          现代诗解第一章 

    《论语》十二章现代诗解 现代诗解第一章 作者:李府钟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

  • 大学纲目臆解

    引言:关于古本大学以及大学改本的问题,自宋儒以来纷争不断,本文旨在就大学八目问题提供一个解释的思路。 《大学》八目...

  • 《大学》心解(16)

    《大学》心解(16) 群里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明天是端午节,首先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吉祥如意!今天我...

  • 禅解大学之道

    最初禅解大学之道,就是好好在道上学习,学习不能离开自己的道。后来随着自己的深入。慢慢去禅解大学之道,深不见...

  • 《大学》心解(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大学之[道]: 道:真理、道路、方法、目标、人生观、价值观...

  • 《大学》心解(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 《大学》心解(5)

    物格而后知至。 ——《大学》 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照,了悟了现象的空性本质,即是物格,物格即完成了格物; 对于[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第一章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rb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