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妈妈翻出南哥的“旧”照片,准备为他DIY一本记录他小时候的相册。也许,这些还不算太“旧”的照片勾起了妈妈一幕幕的往事——十月怀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妈妈感动欣喜,叫来了全家老少一起陷入这一场集体回忆之中,气氛温馨、其乐融融!只有南哥不太乐意了,不耐烦起来,想逃离这一场众目睽睽下的“审判”,并随口嘀咕了一声:
“小时候!”
我顺口答道:
“现在还不是一样, 小时候。”
南哥答:
"吃奶奶,才是小时候!”
好吧。
我又问:
“为啥子有些事情,我做得到,你怎么都做不到呢?”
南哥,斩钉截铁:
“我还小(不是时候)。”
以上,不过是简单的父子对话。爸爸在逗孩子,孩子幼稚可笑。但这样认为的,都是从所谓大人(大时候)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的吧。
我试图尝试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关于“小时候”的基本释义和详细解释,其结果可以说是没有的。 这时候我不免庆幸及惶恐:
"我的儿啊,你要是问我,什么是大时候,我又该怎么回答你?”
什么是“小时候”没有标准答案 “大时候”亦如此了。 南哥不承认现下的他,是我口中的“小时候”。 他说:“ 还小", 只是表明现下的自己还做不到。
南哥的话?
没毛病。
却有人味!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是可以接受自我批评的。而当被顶着“大人”光环的人轻视的时候,是不容易接受的。当你因为你吃的盐比我吃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我走过路还远的时候,我承认,我还小,但我年轻,我有将来和以后!
这种类似的 “不是小时候”跟 “小,不是时候” 都是人之常情。
面对孩子,如果我们都因为自愿带上了“大人”的光环,而非要“父爱如山”、 非要 “孟母三迁”、 非要 “无微不至”、 非要 “寸草春晖”的时候,你对他 "不厌其烦" "语重心长" 、"苦口婆心" 、"谆谆教诲" 都不幸变成了唐僧为了制服孙悟空而念的紧箍咒, 其结果可想而知。
既然没有所谓的小时候,也没有所谓的大时候 ,我的方法是 “摸石过河”,这算是有想法而没有答案。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影子,我想先看看我被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样子,被投下的又是什么样的影子。当有更好的办法或建议时,我会改变。我相信这其中的变,有孩子带给我的参考和思考。
就说下 “小,不是时候” 这个话题吧。
答案?
有!
《我才三岁,妈妈请等等我》 以下图文,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