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僖公六年夏天,齐、宋、鲁、陈、卫、曹六国组成联军,跑来找郑国算帐了。
郑文公料定齐国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定会上门来找茬,因此回国之后,也不顾得农忙时节,火急火燎地在新密建了座新城,用来防御联军的进攻,结果,联军包围了新密。
现在要看周惠王给郑国找的两个靠山靠不靠谱,给不给力了:
晋国,没任何反应,他们好像并不想赶这趟浑水;
楚国,小霸王要的就是这样的机会,他们正好借坡下驴,满血复活。
自从上次被八国联军呛了之后,楚成王正一肚子的憋屈,一直想找个机会出出这口恶气。
没想到机会说来就来,联军前脚刚给周天子撑过脸,后脚转眼就怼上了。关键是为了抗衡齐国联盟,周天子还给自己抛媚眼,送小弟,剧情反转之快,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呵呵!不错不错,你们继续。
有了周天子的旗号,楚霸王开始出恶气,搞事情了。
郑文公逃盟不久,楚成王就派斗子文出兵攻打弦国。
弦国,子爵封国,隗姓,相传封地在今天河南确山北一带,它是楚国边上的一个小国家。
不过,弦国虽小,却挺牛气,为什么呢?
原来,弦国和附近的江国、黄国、道国和柏国都有联姻,而这几个国最近都投靠了强大的齐盟主。
根据以上情况,弦国国君开始闭门造车,创造出了一套自己也很强大的理论:齐国强大,而江、黄、道、柏国是它拜把子的兄弟,所以这些国家也很强大,自己又和这些国家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因此最后得出,自己也很强大。
知道自己很强大之后,他对隔壁的楚国变得爱理不理,态度冷淡了;而且自己这么强大,他觉得国防工作也不用搞了,这钱可以省下来给自己买肉吃。
不过,他好像忘了另一个道理: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的傲慢和不设防,引起了楚成王的不满和觊觎。
既然自己找死,那就怨不得我了。
很快,狐假虎威的弦国被楚军一举消灭,弦国国君也流亡去了黄国。
如今,郑国被围,楚霸王也不含糊,再次出兵北上救郑。
可是,面对六军联军,该如何救郑呢?虽说联军现在只有六国,和上次相比少了两国,但是主要的几个实力大国都在,正面硬碰硬、死嗑,好像没什么玩头,搞不好还会自讨没趣,看来此战只能智取不可力敌。
楚国君臣一合计,使了个妙招:围许救郑。
图片源自网络许国被围,果然向附近的诸侯联军发来紧急求救。
联军一看许国的情况不容乐观,只好先救许国。联军一掉头,郑围得解,楚军达成目的,也知趣地撤军回国了。
不过,这事到此还没完。
楚军虽然走了,却没有走远。他们在武城(楚国边境上的一个城池)驻扎下来,对许国保持一种泰山压顶的态势。
很显然,楚国人对许国上次参加伐楚的行为心怀怨恨,他们要借此机会好好报复一下。
诸侯救许,但是不能天天待在许国,总有回去的时候。楚国人的这种高压震摄,让许僖公寝食不安,压力山大。
如今楚国人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干着灭人国的勾当,真是令人头疼不已。前不久,弦国被灭的事还历历在目,虽说自己比弦国稍强点,但也只是稍强了一点而已,在楚霸王面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无奈之下,许僖公最终选择做个两面派,既不和齐国断绝关系,也向楚国屈服。
唉!两个大国咱都惹不起,只能做夹心饼干了,相信齐盟主一定会理解我们的苦衷,原谅我们的。
于是,许僖公找了个中间人,蔡穆侯,让他牵线搭桥,代为求见楚王。
联军伐蔡、楚,虽然全胜而归,却也使两国同病相怜,抱团取暖。只是不知道蔡穆侯还记不记得父亲被掳之耻。
有了中间人的引见,许僖公很快就在武城和楚成王相见。不过,他的出场方式有点特别:他把自己的双手反绑起来,口含玉璧,还让随行的大夫穿着丧服,士人抬着棺材。
这哪里是两国国君相会的场面,完全是亡国投降的节奏。场面处处透露出小国的辛酸和无奈。
可是现在有什么办法呢?小国无外交啊!不拿出点诚心来,楚国人会放过自己吗?
楚成王一看这阵式,有些奇怪,问大夫逢伯: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
逢伯回答说:当初周武王克商时,微子启也是这样做的。后来,周武王亲自给他松了绑,接受了他的玉璧,然后替他举行了消灾去邪的祓礼,烧了棺材,并且依礼任命了他,恢复了他的封地。
楚成王知道现在还不能消灭许国,便听从了逢伯的意见,依礼接受了许国的投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