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往事80 救邢

作者: 为仁由己zj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20:27 被阅读50次

    就在鲁国被庆父搅得鸡犬不宁,天翻地覆的时候,北边的戎狄也开始蠢蠢欲动,不安分起来。他们纠集了大队人马,准备大举南下,好好剽掠一把。

    这次他们选择的目标是邢国。为什么是邢国呢?这还得从邢国建国开始说起。

    邢国,侯爵封国,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为了感谢周公旦的辅政之恩,把他的第四子姬苴分封在今天河北邢台一带,建立了邢国。不过,此次分封,除了感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在太行山一带有许多戎狄部落。把邢国分封在这里,就是要遏制戎狄东出太行山,既而南下骚扰周王朝。因此,邢侯真不是吃吃喝喝,嘻嘻哈哈就能混日子的,他的责任还是蛮重的。

    西周时期,历代邢侯都能较好地完成阻击任务,把戎狄死死钉在原地,动弹不得。历史上还留下了邢侯博戎的美谈,可以说邢国史其实就是一部抗戎史。

    邢国成了他们绕不过的一道坎,要想东出南下,必须先过了邢国这一关,这也是戎狄为什么选择邢国的原因所在。

    图片源自网络

    接着再说说戎狄,什么是戎狄呢?

    戎狄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数民族,只是戎狄这个称呼是对太行山一带的少数民族的特定称谓。统而言之,当时的少数民族都可以称为夷狄,而周人和夷狄的区别,其实是两种文明的区别:

    农耕城邦文明和游牧部族文明。

    如果标准更严格点,可以把不遵行中原华夏文明(周王朝的礼仪制度)的国家或部族都视为夷狄。譬如前面提到过的莒国,莒国虽然立国已久,也是城邦文明,但是因为遵行东夷风俗,也被视为夷狄之国。

    关于夷狄的分布,当时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粗略一看,似乎夷狄部族都在四面八方。

    其实这只是个大概的说法,实际上在中原地区也有不少夷狄,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华夷杂居。

    所以说,别以为现在地图上一圈一标,这里是卫国,那里是齐国,就以为圈里全是卫国的土地,齐国的人。

    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概念。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也许你一出某个城门,没走多远,就会在哪个角落,某个山坳坳里碰到一个夷狄部落。

    对此,你完全不必大惊小怪。

    鲁隐公二年,公会戎于潜。

    鲁僖公十一年,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

    鲁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

    所有这些记载都说明,在中原地区有大量夷狄部族存在。

    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里的农耕文明最终战胜了游牧文明,这些夷狄部族最后也都融入了华夏各国之中,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不过,在这之前,有些夷狄部落也曾建立起了国家,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前面提到的戎狄在太行山一带建立的中山国。

    中山国,是由白狄的一支鲜虞人建立的一个国家,相传它是第一个华夏化的戎狄国家。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戎狄,鲜虞,最终形成了中山国。

    当时北方的夷狄之患莫过于中山之患。中山国不但实力雄厚,还极其顽强,堪称打不死的小强,让周边的中原国家头疼不已。

    到了战国初期,魏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灭了它。可是,没想到转眼工夫,它又再次满血复活。到了公元前296年,赵国再次用尽吃奶的力气,才彻底消灭了它。当然这些都是战国时候的事了。

    春秋初期,中山国才初具雏形。此时,中原各国仍称他们为戎狄。

    曾经,邢国可以分分钟撂倒他们,但是,随着戎狄人的不断团结和壮大,邢国已经开始力不从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你干不倒我,反过来自然只有我来干倒你了。

    鲁庄公三十二年年底,狄人大举南下伐邢,邢侯抵挡不住,赶紧向齐盟主发来紧急求救信。

    救还是不救?

    正当齐桓公举棋不定时,管仲上来劝说:应该赶紧救邢。

    为什么呢?

    他认为戎狄就像豺狼一样,贪得无厌,永远不会满足;而华夏各国是亲近之国,不能抛弃。如果齐国现在贪图享乐,坐视不理,完全是自杀行为,这种念头应该赶紧打消。《诗经》上说:难道我不想家吗?担心的是有紧急军情,畏惧的是曾经的信誓旦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就是有难同当的意思,应该遵从约定,赶快救邢。

    概括一下,管仲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戎狄贪得无厌,今天不救邢国,明天或许会打到齐国来,救邢就是在救自己。然后再旁引曲证一番。

    管仲的分析十分正确,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他的话不幸地在另一个国家身上得到了验证。

    在经历一路风雨之后,如今的管仲,在齐桓公心中已是大神一枚,地位杠杠滴。

    鲁庄公三十年,齐桓公特地为他在小谷建城。

    非但如此,齐桓公甚至尊管仲为仲父。

    仲者,管仲之字也。古人除了有名以外,还有字,而且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一般称字不称名。直呼其名,只有长辈称呼小辈或是骂人时才会出现。父者,齐桓公以父事之也。就是说齐桓公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事奉管仲。

    也有人认为仲父是次父、亚父的意思。

    不过,不管是哪种解说,都可以看出齐桓公对管仲的尊敬。

    而仲父这个称谓,从此以后也有了特殊意义。后世的一些股肱重臣,帝王们常常尊以仲父称号,以示尊宠。

    秦始皇曾尊吕不韦为仲父;

    晋元帝司马睿曾尊王导为仲父。

    ……

    仲父,虽然仅有两个字,但是对于一个人臣而言,却是荣耀之至。

    既然仲父提议应该救邢,齐桓公自然二话不说,赶紧发兵救邢。

    鲁闵公元年正月,齐军挥师北上,戎狄见齐军救邢,便见好就收,北撤回家了。

    邢国的困局算是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此次戎狄的剽掠,让邢国够呛,邢国再也没有力量抵挡戎狄南下的脚步。

    邢侯博戎终成昨日黄花,一去不复返。

    很快,戎狄再次卷土重来。

    这一次,邢国和另一个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往事80 救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uw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