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 坚持分享第1069天
在生活中,和他人交流,和孩子交流,如何能做到他人和孩子愿意和你交流。有一个很简单的窍门—倾听。什么是倾听,就是积极地听,关注地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恰当的进行反应。倾听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倾听不仅可以表达对说话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促进说话者的表达,让他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诉说自己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实现自我的成长。
如何做好倾听呢?
首先就是接纳对方,不带偏向、不设框架,不做评判的听。在适当的时候点个头,或者简单的嗯…啊…哦…就可以让对方乐意的说下去。
其次,在听的时候,不仅仅是用耳朵,而是用心的听。用心的听,不仅要听懂说话者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而且要发现说话者的言语、表情、动作等行为透露出来的信息,还要听出说话者省略的、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者是隐含的意义,甚至还要听出说话者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潜意识。
我们知道一般说话者有情绪的时候,会有抱怨的语言,但我们不仅是看到她的抱怨,更应该看到她的积极光明的一面,因为每个抱怨的背后都是一个正向的期待。
在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适度的参与,参与的时机是在恰当的时候,在不打断说话者思路情绪的基础上,让说话者说话深入下去,适当的参与可以让说话者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比如言语性的语言“然后呢?我明白了,你可以再说一点吗?”非言语性的“点点头、皱皱眉,嗯、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75486/a13a3179323730d0.jpg)
最小的运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简简单单的动作—点头,简简单单的句子。只要运用得当。就达到最好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