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来是孔子的朋友圈

作者: 深耕的花开半夏 | 来源:发表于2023-09-10 23:41 被阅读0次

学过论语的人,大家都会耳熟能详。甚至还能朗朗上口,信手捏来就可吐出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读书时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它,至今记忆犹新的是苦涩难懂。学习它时,还时不时不忘吐槽一两句:“古代人说话怎么都是些深奥难懂的之乎者也。”不但学的很是乏味,记起来来也是稀里糊涂。原因就是,我们不太了解它本来的很多意思,更不要提它的出处与来源了。

直到最近才了解到,《论语》并非由孔子本人著作,而是由他的一批优秀学生,根据孔子学堂里的平日教学整编而成。主要记载了孔子和他弟子们日常说的话、做的事。其实,就相当于咱们现在酷爱的朋友圈,只是些日常罢了。但却句句经典,流传至今成了咱们这些后来者求学的欲追之客。

因此,为了让咱们现代人能好好吸收与参透里面的经典,出现了一批批解剖式的书籍,让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论语》的来源与里面的意思。最近读得这本书,作者采用诙谐幽默的插画与自话自谈的对话方式,一笔一划把生硬难懂的《论语》解释的透彻清晰,且充满了趣味性,让人读得意犹未尽。

每一句生硬难懂的文言文,通过故事形式展示给读者。让读者不但能够了解句子的出处,还能运用现代人思维的方式,把它的意思意义透彻地解说出来。瞬间,苦涩难懂的句子,就变得通俗易懂。

通过插画、对话、故事、现代思维相结合的方式,把老祖宗孔子的朋友圈解说的趣味十足。时不时突爆而出的流行梗,还能让你笑得前俯后仰。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孔子的至理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突然之间,子曰已经不那么恐惧了。因为我熟知了每句话的来源,深知了它深后的每个故事。读书时期,不曾有过的这些感概与理解。此时却释然了不少。不得不对咱们儒家学派创始人肃然起敬。

在这里,我读到了颜回的聪明,子路的莽撞,子贡的巧言,子夏的文艺,曾参的木讷……

最重要的是,读到了孔子的思想:他的礼,他的仁,他的孝道,他的天命观。但可惜的是,孔子并没有读过《论语》,甚至他的很多弟子都没有读过,他们就这么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就像孔子曾经站在岸上说的那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虽然时光带走了很多,不过还好,它留下了《论语》。

相关文章

  • 《论语》里孔子的“敏”2022-07-12

    《论语》里孔子的“敏” (一)《论语》里的“敏” 最近读《论语》,对孔子讲的“敏”,感触颇深。 在第17章中,孔子...

  • 3《论语》与职场小白成长记

    第四章 我是谁? 经过第三章的孔子亲致欢迎辞,小白觉得《论语》亲切多了。 以前认为《论语》干冷生瑟,原来是因为理解...

  • 《论语》9:意外收获,《论语》之美

    不同的人接近《论语》的目的不同。朱熹说:“理会得《论语》,便是孔子。”,《论语》是了解孔子思想的入口;江湖中传言“...

  • 【读书笔记】论语

    今天阅读了孔子的《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集而成,记录孔子的言行。其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原则、...

  • 悦读社发言(113)

    还原孔子 解读论语——《去圣乃得真孔子》读后 《去圣乃得真孔子》这本书,还原孔子从普通人到圣人的过程,解读《论语》...

  • 孔子弟子传030|孔鲤伯鱼

    基于《论语》的孔子弟子小传 《史记》和《孔子家语》虽然没有把孔鲤列为孔子弟子,但因其是孔子的儿子,且在《论语》中也...

  • 254

    最近打算好好读一读《论语》,先是找了好几个讲论语的书,比如《论语别裁》、《孔子的智慧》、《华杉讲透论语》、《孔子传...

  • 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

    今天是孔子的诞辰,恰巧前几天重新通读了一遍《论语》,发现论语中的孔子与自己之前想象中的孔子颇为不同,感慨自己对孔子...

  • 孔子 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 论语 孔子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原来是孔子的朋友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qe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