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历史有意思
胡唯庸是怎么死的?

胡唯庸是怎么死的?

作者: 695eb610aefc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20:47 被阅读1次

    我们都学过中学历史,历史课本上描述了一位专权擅政、霸道横行的宰相胡惟庸,他胡作非为,最终被明太祖朱元璋诛杀,并因此废除宰相制度。这就印证了那句话“不作就不会死”。胡惟庸是怎么死的,他真是因此而召开杀身之祸吗?

    说到这个人,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个人。胡惟庸,汉族人,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是同乡。公元1355年胡惟庸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看到这个年轻人很喜欢,就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官,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后,在李善长推荐下,胡惟庸步步高升,最终在1370年的时候成为参知政事(明初沿袭元朝的政治体制,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但胡惟庸的野心不于此,1373年,凭李善长推荐,胡惟庸担任右丞相,1377年,胡惟庸成为梦寐以求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这就是胡惟庸从一介书生发展为一代权相的基本过程。

    胡惟庸是明朝的第三任宰相,第一任是李善长,第二任是汪广洋。李善长和胡惟庸是同乡,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和朱元璋都出自濠州,李善长告老还乡后,汪广洋接班做了丞相,胡惟庸顺理成章成为副丞相。但御史弹劾汪广洋不孝顺母亲,太祖朱元璋切责汪广洋,汪广洋被迁徙到海南。胡惟庸由此成为独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胡惟庸成为丞相后,就开始独权专断的罪恶人生。李善长在告老还乡前,朱元璋曾就宰相人选咨询刘基,刘基是开国元勋,小说和戏剧中的“半仙儿”刘伯温,刘基当即说“陛下好比是一辆马车的车夫,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这就是不同意胡惟庸当宰相。但是由于李善长的推荐,胡惟庸还是做了丞相,但他因此对刘基心生怨恨,后来在刘基病重时派太医毒死了刘基。

    除了毒死刘基,胡惟庸还做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其他大臣发给皇帝的奏折,胡惟庸先要过目,发现有不利于自己的,立即销毁;甚者进行僭越活动,皇帝专用的物品,胡惟庸也私自使用。

    1380年,胡惟庸宣称在自家的水井中,突然生出了石笋,出水数尺深,胡惟庸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说这是大明的祥瑞。朱元璋随后亲自前往,可走到西华门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太监云奇紧紧拉住朱元璋马车的僵绳不让朱元璋前进,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急得说不出话。朱元璋感到惊诧,于是登上城楼,远远的看到胡惟庸家刀枪林立,暗藏士兵,当即下令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这个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云奇告变”。后来,胡惟庸案前后持续十多年久,诛杀了3万多人,成为明初一大案,列洪武四大案之首。

    胡惟庸真的谋反?史学界对胡惟庸案一直争议不断。对于云奇告密一事,大部分史学家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子虚乌有之事,这不过是朱元璋要杀胡惟庸的一个借口罢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杀掉胡惟庸并不是朱元璋的根本目的,这只是第一步,朱元璋的根本目的是要推翻站在胡惟庸身后那个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他杀掉胡惟庸只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的一个表现。

    皇权与相权这一对矛盾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存在了,自从秦始皇设立宰相这个职务后,这对矛盾就产生了。皇帝和宰相都想扩大自己的权力,结果就产生了冲突。但皇权与相权整体上发展趋势是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历史上凡是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会这么做,因此宰相从坐而论道发展为站而论道,最终变为跪而论道。朱元璋对这对矛盾的解决最为彻底,直接废除宰相制度。

    除了废除宰相外,朱元璋裁撤元朝以来一直使用的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太祖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是朱元璋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15年后的总结,由此看出朱元璋对于废除宰相一事早有预谋,他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废除宰相、建立起一套新的政治制度。

    朱元璋以前就知道元朝有很多宰相权倾朝野、威胁皇权,因而一开始就对元朝的的这套制度心存戒心,明初一直沿用元朝的这套制度,朱元璋对此一直不满。后来胡惟庸专权擅政,就为朱元璋提供了一个借口。于是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并以此为契机,废除宰相制度,彻底变革明朝初年沿袭元朝的制度体系,建立起一套真正适合明朝强化君权的政治体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唯庸是怎么死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gd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