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得一失三

作者: 8f1447669a55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07:16 被阅读23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系新华社国内部重大报道策划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童年看似美好完美

    我不到3岁就被送到外公外婆家寄养,6岁才回家上小学。那时爸爸一过完春节就启程到天南海北挣钱养家,深秋和冬天才能回家乡,妈妈独自带3个孩子实在吃不消。那几年我是外婆家唯一的小孩,外婆把我当作掌上明珠,舅舅和小姨像比我大十五六岁的哥哥姐姐和玩伴,家里时常充满笑声和五谷的香气,我的生活中完全没有寂寞和乏味。

    上小学后,周六下午放学的铃声一响,我背起小书包就奔向外婆家,漫长的暑假和寒假更是不假思索地去外婆家过。这样的生活节奏一直差不多持续到我高中毕业远走外省读大学。那10年中,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都是我的亲人,只不过外公外婆是更亲的亲人。

    外婆和外公对我慈爱有加,但是规矩和底线决不含糊。如果我敢跟着村里那些大孩子似懂非懂地干偷东西、往水井里撒尿的勾当,接下来就得在外公的呵斥下过几天担惊受怕的日子。而外婆也没有忘记教我干点放羊、拾柴之类的活儿。

    3年全年寄养和后来10年的周末、节假日时光,给我带来极大的幸福。外公外婆对我有养有教、有恩有威。

    一直到我长大成人有了反思能力之前,我都认定在外婆家的童年是美好甚至完美的。

    *长大后弊端渐渐显现

    首先,无意中带来我与父母关系的疏离。

    仅仅3年时间,我心中就把外婆家当成我的家,把外公外婆当成父母。每次从外婆家回到父母家,更像从自己家到一个亲戚家。这样的感受,一直到我40多岁时依然残留于心。与母亲的疏离在我青少年时期渐渐化解,与父亲的隔膜却一直到他晚年付出极大耐心和努力后才消除。

    严格地讲,近50岁时,我才从内心完全把父母的家当作自己的家,才完全消除情感上的陌生、疏远和漠然,真正建立起与父母的接纳和亲密。

    其次,间接导致我与同龄人关系的张力普遍而长期。

    上大学之前,我的亲子关系中,主角是外公外婆,配角才是爸爸妈妈,成人后我的人际关系被这种经历深深地影响着。

    甚至直到结婚成家之后,我最自如和享受的人际关系都是与比我大三四十岁的长者相处。而由于与年轻有活力的母亲互动过少,使得我与年轻女性交往总觉得很吃力,感觉她们像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

    由于与父亲的关系肤浅而少互动,我年轻时与同龄男性进入同事和伙伴关系时比较笨拙,建立有友谊、有竞争、有冲突的竞合关系时更感吃力。于是我倾向于选择安静的角落来安放心情,以至于一度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第三,进入夫妻和亲子关系时遇到极大的挑战。

    2002年,我开始学习研究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建造的理论和方法。即使有16年家庭教育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积累,我在夫妻关系建造过程中,依然困扰于缺少自幼与年轻时的妈妈亲密相处的直观经验,不得不从头学起,让妻子因此吃了不少苦头。由于缺少与年轻而有活力的父亲朝夕相处的童年经验,我在与儿子相处时也是常常理论先行,有时不得不在试错中积累经验。

    *方便三五年 麻烦几十年

    一般意义上的隔代抚养,是指在没有不可抗拒的大环境(战争、灾荒、瘟疫)和无法克服的家庭困难(父母亡故、残疾、坐牢等被迫缺位)情况下,未成年子女的身体和心灵养育事务交由祖辈承担一年以上,双方形成事实上的养子女和养父母的情感依恋。但是,即使看上去比较完美的祖辈教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从0到18岁,孩子每个阶段各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任务。0至6岁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这时儿童的世界完全是以母亲或父母为核心的,亲密的抚养过程几乎可以铸就儿童的心理特征、人格特征、人际交往模式。

    如果连续抚养时间超过两三年甚至更长,儿童很多行为习惯就可能成为主要抚养者的拷贝。而一般父母往往错误地认为,孩子上小学才是成长的开始,此前的抚养没有什么决定性影响。

    在教养责任主体的认知上,中国人看重家族观念,认为儿童抚养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有祖辈的责任,遇到困难时商请祖辈担当部分辅助性责任,并无不妥。但是现实中的这种合作抚养,往往变为父母以工作忙、事业发展需要为由,将抚养主体责任不合理地转移到祖辈身上。

    祖辈教养往往颠倒了身体抚养与心灵抚养的重要性。在衣食需求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儿童年纪越小,每日每时的陪伴所形成的心灵抚养就越重要,6岁之前尤其如此。年轻父母如果忽视陪伴对儿童心灵抚养的重要性,祖辈又往往把孙辈当成有血缘关系的长住客人。这种微妙的差距,使得祖辈并不能代替父辈。

    年轻父母要算一算近期收益与远期收益的得失。三四十岁正处于事业关键期,把孩子交给精力尚可的祖辈养育到6岁,似乎是两全其美的选项。但其后果是影响自身的亲子关系、影响子女未来家庭和亲子关系、影响子女职场关系和社会关系,得一失三。方便三五年,麻烦几十年甚至一生,弥补起来要付出长期努力、动用更多资源,还要承担弥补无效的巨大风险。

    借用美国最大家庭机构创造人杜布森博士的话:孩子在0到18岁之间,把他们养大成人,是为人父母的第一责任。在隔代抚养普遍发生的今天,每对父母都要思考这个重要的命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桃木之华:现在孩子给父母带,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是农村普遍的存在。有正式工作的年轻父母生了孩子也基本都是公婆或岳父岳母在带,年轻人不上班,无收入,还会与社会脱节。没办法呀没办法,于是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现在,我发现我做的最正确的事,我的孩子是自己一手带大,没给婆婆带,我的孩子才会如此优秀阳光。
      • 南宫无争:我是从出满月就被送到姥姥家直到9岁才和父母住在一起,期间每年能见父母一次就不错,所以我一直把亲生父母当养父母,基本没有感情。现在我本人怀着二胎,是全职妈妈,为此放下工作、得罪父母和公婆也在所不惜,我要亲自带自己的孩子,绝不让他重蹈我的覆辙!生恩不似养恩大,千辛万苦生的孩子不亲自养,那就不是自己的了,你连管一管的资格都没有,否则就是仇人!那些杀父弑母的案例都是如此而来!有人说为了生存得搬砖,搬砖就抱不了孩子。那可以不生!真的,自己如此窘迫的人真的不必生孩子,连时间都不能自主的人如何给孩子基本的爱?
        8f1447669a55:@南宫无争 :言之有理
      • 甬城游子:屁话,谁愿意把孩子放在老家隔代抚养??!!!!

      本文标题:隔代教养,得一失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nonftx.html